林下經濟品項再+1 林務局宣布「台灣山茶」入列
林務局造林生產組組長張偉顗(左起)、林務局副局長廖一光、茶業改良場分場長蕭建興、林務局局長林華慶、林業試驗所所長曾彥學、林業試驗所副研究員兼主任蔡佳彬。(圖由林務局提供)
〔記者邱芷柔/台北報導〕台灣擁有將近61%的森林面積,農委會林務局去年開始推動林地經營變革,2年來在維繫森林生態的前提下,推動林下養蜂、栽培段木香菇、金線蓮等品項,整體經濟效益超過2千萬元,林務局今(28日)宣布,再納入台灣山茶(Camellia formosensis)為林下經濟新增品項。
林務局造林生產組組長張偉顗表示,台灣山茶是國內唯一可作為飲用的原生茶種,葉片具有蜜香、肉桂、菇蕈、杏仁及咖啡等特殊氣味,原生育地主要為中、南部及東部的原始森林,然而野外族群稀少,產量有限,野生台灣山茶每斤價格達9千元。
為維護台灣山茶基因多樣性與產業收益,此次新增「台灣山茶」為林下經濟品項,僅開放中部地區(苗栗、台中、南投、雲林、彰化)的「眉原山品系」、南部(嘉義、台南、高雄、屏東)「六龜品系」及東部(花蓮及台東)的「永康山品系」。此外,農友必須遵守相關規範,明年也將委託驗證機構建立林下經濟產品品牌及驗證標章制度,避免茶葉混充情形。
根據林下經濟規範,經營茶樹須維持其自然生長,不可以截幹矮化、嫁接及淨土等慣行農法經營。每年可機械除草2至3次,修剪的地被植物與林木的枯枝落葉應提供林地養分循環,不需要額外施肥。每案培育面積以2公頃為限,視後續林地實際經營情形滾動式調整,在上層造林木之行列間,以順坡及單一條列式栽植,株行距為1.5公尺,每公頃栽植株數為1111株。
林務局指出,過去林業用地只能用來育苗、造林等,林農無法經營森林副產物,衍伸山坡地超限利用、違規等情形,經跨部會協調,內政部已鬆綁修正非都市土地使用管制規定,在保安林範圍新增國土保安用地「林下經濟經營使用」容許項目,今年11月也修正發布「林下經濟經營使用審查作業要點」規定。
2019年首波開放林下經濟品項包括森林蜂產品、段木香菇、木耳、金線蓮等,此次新增台灣山茶,目前在試驗中的品項還有鐵皮石斛、櫻石斛、紅豆杉、椬梧、薜 荔、台灣水龍骨、愛玉、台灣天仙果及土肉桂等。
林務局長林華慶表示,森林周邊為山村、部落所在,因此林下經濟與環境保育、山村振興議題密切關聯,雖然林下經濟推動兩年來創造的總值2千萬元不算高,但對山村、部落幫助卻很大,更發揮了森林環境永續經營與社會經濟的效益。
台灣山茶是國內唯一可作為飲用的原生茶種,葉片具有蜜香、肉桂、菇蕈、杏仁及咖啡等特殊氣味。(圖由林務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