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7月禁保麗龍飲料杯 消基會籲「用新台幣支持環保店家」
消基會呼籲企業經營者及早採用環保材質的飲料容器,號召消費者以手中的鈔票支持採用環保材質的企業。(圖擷取自記者會直播畫面)
〔記者羅綺/台北報導〕環保署昨日預告,明年7月起不得使用發泡塑膠材質(如保麗龍)飲料杯,消基會表示支持,並呼籲業者儘速汰除保麗龍杯,改用其他材質,也號召消費者購物時選擇對環境友善的店家購買。
消基會秘書長徐則鈺指出,根據經濟部統計處統計,台灣手搖飲營業額去年達978億元,而今年1至10月也達741億元,財政部營利事業家數統計也顯示,108年3月底飲料店數達2萬2482家,其中以清心福全930家最多,五十嵐533家居次,星巴克460家第三。
徐則鈺說, 109年度飲料營業額978億元的飲料,若以1杯平均50元計算,台灣1年販售的手搖飲料就達19.56億杯,飲料杯的包材耗費非常可觀。
而在回收經濟市場中,體積龐大、質量輕、多雜質,且價格低廉的保麗龍飲料杯,碰到回收鏈和飲料業的消極阻礙,加上法源問題,以致禁用保麗龍制度受到挑戰,2013年的禁用政策,延至2021年才展現曙光。
徐則鈺表示,目前只有台中市的自治條例規定,轄內的連鎖飲料店業者禁止提供保麗龍及其複合材質的飲料杯及餐具,「但消基會志工還是有在台中的店家買到保麗龍飲料杯,顯然不符合規定」。
消基會董事、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教授麥富德表示,保麗龍杯就是聚苯乙烯發泡製成,遇熱容易釋出苯乙烯單體、多苯環等有毒物質,長期累積恐對人體產生致癌風險;部分保麗龍有顏色,甚至添加塑化劑或色素遇高溫、酸,都可能產生致癌物質。
再加上保麗龍在自然環境難以分解,發泡塑膠回收價值低等原因,皆是造成其易棄置的原因,棄置的保麗龍容易對海洋生物造成影響,甚至進入食物鏈中,對於環境、生物,乃至人體健康都有重大威脅。
對於環保署提出的禁用保麗龍杯政策,消基會「舉雙手贊成」,雖然可能因此造成飲料店成本增加,轉嫁到飲料價格稍漲,「但為了保護環境,這是消費者應該負擔,也負擔得起」。
消基會呼籲企業經營者及早採用環保材質的飲料容器,「不要等到法案上路才措手不及」;同時也號召消費者,以手中的鈔票支持採用環保材質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