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第2座 大嵙崁地質公園2023年3月完工
市府推動「大嵙崁地質公園」,預計後年3月完工,為桃園第2座地質公園。(水務局提供)
〔記者謝武雄/桃園報導〕桃園市政府水務局推動「大漢溪山豬湖生態親水園區」第1期計畫,獲得全球卓越建設獎肯定,水務局接續推動第2期計畫,設立「大嵙崁地質公園」,占地28公頃、經費8千萬元,預計明年4月開工、後年3月完工,以低衝擊開發方式,營造多樣性生態環境,將成為繼「草漯沙丘地質公園」後,桃園市第2座地質公園。
市長鄭文燦今在市政會議聽取水務局長劉振宇簡報後表示,從大漢溪河床上如龍骨般皺褶的地質景觀,以及河床上發掘的各種古化石,可看出大溪地區原本為海洋古老地質,因地層上升而產生地形演變,具有重要價值,設立大嵙崁地質公園,除保護地質資源,也要維護當地區域生態特色,將以復育生物棲地、增加食源植栽、營造生態水道環境等方式,讓山豬湖生態親水園區的自然機能更完整。
鄭文燦提到,「大漢溪山豬湖生態親水園區」第1期計畫總經費4288萬元、占地18公頃,串聯月眉人工濕地生態公園、大溪水資源回收中心、街口溪生態水岸步道軸帶,呈現大漢溪流域生態價值;未來第2期計畫,更能展現大漢溪河床歷經造山運動所形成的河階地形與古化石。
劉振宇指出,第2期計畫將延續第1期成果,將上連崖線淺山、下達河床灘地,規劃出水岸觀察、河床觀察、螢火蟲及野鳥棲地觀察等路徑;兼顧地景保育、環境教育、地景旅遊、社區參與為目標,重現「大溪古帆、津畔尋岸」的歷史風貌。
劉振宇說,山豬湖生態親水園區含有豐富原生、特有物種,未來將選定高體鰟鮍、黃緣螢、短腹幽蟌及台灣藍鵲作為指標復育物種,並依生物特性進行棲地營造,種植食源植栽、引水營造生態水路、留設鳥類棲息空間、水道環境清理等,並設置特殊物種解說牌,強化環境教育功能。
劉振宇提到,在植栽設計方面,分為「核心區」、「緩衝區」、「人為利用區」,清除外來種植物、復育生態棲地,種植原生灌木及水生植物;另進行永福溪引水工程,確保山豬湖園區生態有乾淨水源,水道及生態池工程將以「近自然」工法施作,適合生物棲息,完整呈現大漢溪的生態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