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剝皮寮快篩站抗疫 柯文哲哭了:這裡守住台北也守住台灣

柯文哲哽咽落淚。(台北市政府提供)
〔記者楊心慧/台北報導〕台北市文化局今天起在剝皮寮歷史街區展出常設展「36DAYs快篩.防疫堡壘展」,回顧剝皮寮成立快篩站的36天、艱難抗疫過程,台北市長柯文哲回想起當初守住疫情過程,在記者會致詞時數度哽咽,感謝醫護同仁、工作人員,守住台北、守住台灣。
柯文哲說,剝皮寮快篩站是古蹟,有許多規定,包括不准釘東西等等,但當時或許是出於戰爭的直覺,覺得剝皮寮地區是離確診者最多的地點,事實證明也是如此,這裡做為一個防疫歷史的重要據點,不僅當時守住台北,也守住台灣。
他說,超過400多位工作人員自願支援,在36天內篩檢超過8000位民眾,共451位確診者,剝皮寮這座百年古蹟經過這場對抗COVID-19的戰役,已成為防疫歷史的重要據點。
聯合醫院副總院長許家禎說,剝皮寮快篩站當時創下3個台灣第一,包含敢對抗中央命令,率先採用快篩做為篩檢工具,柯市長當時很堅持做這個正確決定救了台灣。剝皮寮快篩站是首座在非醫院附近架設的快篩站,後來中央在全台設置快篩站,都是仿照剝皮寮的經驗,後續更陸續處理北農、環南市場、文化大學的疫情。
「36 DAYs快篩.防疫堡壘展」展場入口透過告示牌、塑膠椅等實物擺設和大型圖板重現快篩站場景,觀眾可站上排隊指示地標,體驗當時的緊張氣氛,搭配隔離衣、消毒設備等實物展示,讓觀眾再次憶起快篩站的醫護人員在5月超過30度高溫的炎熱天氣下,雖然汗流浹背仍然身穿厚重防疫裝備,無懼病毒堅守各自崗位的堅毅身影。
展覽中觀眾可以閱讀到不同工作崗位上的人的訪談紀錄,包括醫護人員、警察、剝皮寮工作人員,甚至防疫公車司機、魚丸店老闆等,在這場戰役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
首都客運防疫司機林春傑曾參與抗煞(SARS)行動,在家人的支持下義無反顧扛起這次防疫司機任務,他謙虛地說:「其實我個人沒有覺得最辛苦的地方,因為總有人比我更辛苦,那些醫護風險更大,面對的人可能更無理取鬧,我做的事情跟他們相比根本微不足道,我只是在為台灣盡一分心力。」
鄰近剝皮寮的三水街大豐魚丸老闆鄭靖騰,除了透過臉書等窗口整合物資,贈送便當、飲料,還特別貼心為醫護人員研發新口味的炸物便當,暖心好味道廣受醫護人員好評。

台北市文化局今起在剝皮寮歷史街區展出常設展「36DAYs快篩.防疫堡壘展」。(記者楊心慧攝)

剝皮寮歷史街區展出常設展「36DAYs快篩.防疫堡壘展」,讓民眾了解艱辛的抗疫過程。(記者楊心慧攝)

剝皮寮歷史街區展出常設展「36DAYs快篩.防疫堡壘展」,讓民眾了解艱辛的抗疫過程。(記者楊心慧攝)

剝皮寮歷史街區展出常設展「36DAYs快篩.防疫堡壘展」,讓民眾了解艱辛的抗疫過程。(記者楊心慧攝)

剝皮寮歷史街區展出常設展「36DAYs快篩.防疫堡壘展」,讓民眾了解艱辛的抗疫過程。(記者楊心慧攝)

剝皮寮歷史街區展出常設展「36DAYs快篩.防疫堡壘展」,讓民眾了解艱辛的抗疫過程。(記者楊心慧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