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留捕鰻文化 桃園環保局查出48座捕鰻設施
透過藝術家巧手回春,將鰻魚設施變成許厝港濕地的新地標。(記者魏瑾筠攝)
〔記者魏瑾筠/桃園報導〕桃園市大園區的許厝港捕鰻苗文化,因時代變遷逐漸流失,留下的鰻苗架長年閒置荒廢,導致環境髒亂,桃園市政府環境保護局去年展開普查,共清查出48座捕鰻設施,至於無主設施則拆除,但為讓更多民眾能了解捕鰻文化,今年舉辦捕鰻漁業設施創意設計大賽,今天頒出金、銀、銅質獎及佳作等獎項,透過藝術家巧手回春,將鰻魚設施變成許厝港濕地的新地標。
桃園市政府秘書長黃治峯指出,過去每年11月至隔年2月,大園當地的捕鰻人都會摸黑涉水,順應潮流的漲退,捕捉一尾尾細小且具高經濟價值的鰻魚苗,然而過去榮景已不復見,而閒置的鰻苗架與海岸景觀產生違和感,因此要求拆除的聲浪始終不斷。
「採用有效管理,取代嚴格取締。」黃治峯表示,為顧及少數漁民生計並保存許厝港捕魚文化,桃園市府去年1月針對鰻苗架進行全面普查,並從老街溪至埔心溪口清查出48座捕鰻設施,除完成登記列管,也要求設施所有人落實自主管理。
為此今年擴大舉辦創意設計大賽,並廣邀全國設計團隊參與地景藝術創作,同時也藉由耆老介紹當地捕鰻文化,導入新興創作理念,將鰻苗架大變身。黃治峯預告,未來將導入結合生態旅遊的捕鰻苗體驗活動,讓捕鰻人在非作業期間增加業外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