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關閉此視窗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墾丁「琅嶠鷹季」活動不群聚 社頂地景裝置拍照超吸睛

    墾丁「琅嶠鷹季」社頂地景裝置,材質兼具在地牧草及環保材質。(記者蔡宗憲攝)

    墾丁「琅嶠鷹季」社頂地景裝置,材質兼具在地牧草及環保材質。(記者蔡宗憲攝)

    2021/10/11 08:47

    〔記者蔡宗憲/屏東報導〕恆春半島每年秋天都是欣賞過境赤腹鷹及灰面鵟鷹季節,墾管處也會舉辦賞鷹博覽會等琅嶠鷹季系列活動,引領各地民眾了解這些過境嬌客,今年因為疫情僅舉辦靜態的地景裝置藝術,牧草打造的在地動物相當可愛,吸引不少遊客拍照打卡。

    秋季的墾丁國家公園是候鳥、北方猛禽過境台灣的最後休息站,每年9月赤腹鷹先到,10月接著是有「國慶鳥」之稱的灰面鵟鷹,今年少了博覽會活動,改在戶外空曠的墾丁社頂自然公園大草坪,邀在地木工藝術家王明堂、李恆茂等人,以牧草、瓊麻、竹子及海廢為創作材料,打造以墾丁特有的動物為主角的15件地景裝置藝術,假日在凌霄亭和里德村仍安排賞鷹導覽現場解說。

    在地藝術家王明堂表示,創作中分別選用了恆春半島早期用於製作生活中大小家具的「竹」,曾創造恆春半島經濟的「瓊麻」等在地作物,加上具有環境教育意涵的外來種植物「銀合歡」、象徵人類污染的「海洋廢棄物」等元素,分別創作了墾丁國家公園復育物種的梅花鹿、象徵恆春半島特有物種的班卡拉蝸牛、台灣特有種莫氏樹蛙及鷹季主角灰面鵟鷹等4種動物,一起迎接來自北方的貴客們,療癒防疫桎梏中的心靈。

    墾丁「琅嶠鷹季」社頂地景裝置吸引遊客。(記者蔡宗憲攝)

    墾丁「琅嶠鷹季」社頂地景裝置吸引遊客。(記者蔡宗憲攝)

    墾丁「琅嶠鷹季」社頂地景裝置,都是在地生物。(記者蔡宗憲攝)

    墾丁「琅嶠鷹季」社頂地景裝置,都是在地生物。(記者蔡宗憲攝)

    墾丁「琅嶠鷹季」社頂地景裝置,在草地上相當吸引目光。(記者蔡宗憲攝)

    墾丁「琅嶠鷹季」社頂地景裝置,在草地上相當吸引目光。(記者蔡宗憲攝)

    墾丁「琅嶠鷹季」社頂地景裝置,也有融入季節猛禽。(記者蔡宗憲攝)

    墾丁「琅嶠鷹季」社頂地景裝置,也有融入季節猛禽。(記者蔡宗憲攝)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圖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