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事農業生產僅58.8萬公頃 國土規劃守住81萬公頃農地
農委會企劃處指出,將來土地利用都必須按規劃執行,無法隨意變更用途,是保護農地不再流失的重要一步。 (記者邱芷柔攝)
〔記者邱芷柔/台北報導〕總統蔡英文在國慶演說時談及未來幾年任期內的任務,其中國土規劃也被點名。今年4月底內政部通過審定,公告實施各縣市提報的81萬公頃宜維護農地,順利完成國土計畫第2階段作業,目前中央與地方持續啟動國土功能分區圖劃設,預計4年後上路。農委會企劃處指出,將來土地利用都必須按規劃執行,無法隨意變更用途,是保護農地不再流失的重要一步。
農政單位最新統計,2019年全台「可供糧食生產的農地」有68.6萬公頃,包括農糧作物用地53萬493公頃、養殖魚塭4萬5352公頃、畜牧使用1萬2446公頃,及潛在可供農業使用的9萬7917公頃,此外還有4萬4266公頃的非法定農業用地正從事生產。
上述的68.6萬公頃中,扣除休耕或廢耕的9.7萬公頃,實際有在生產的農地面積僅有58萬8291公頃。調查也顯示,農地遭佔用情形嚴重,在「法定農地非農業使用」的部分,平地有5萬4679公頃的違章工廠、農舍、商場、餐廳、寺廟、土石堆置等,長年違規佔用,而山坡地範圍內規定可農用的「宜農牧地」部分,也有3萬4493公頃屬於非農業使用。
官員指出,《國土計畫法》在2015年經立法院三讀通過後,成為台灣未來空間規劃的根本大法,2016年國土計畫法實施、2018年4月30日全國國土計畫公告實施,今年4月30日縣市國土計畫公告實施,預計2025年4月30日前,公告實施國土功能分區圖,國土計畫法全面執行。
農委會企劃處表示,將於2025年施行的國土功能分區圖中的農業發展地區,依照區域的不同條件分為農一、農二、農三、農四,以及農五,取代現行特定農業區、一般農業區的使用分區,每個種類都有限定用途,例如農一僅限農作物產銷使用,在功能分區圖上路後,農地就無法輕易變更為建地,農業發展地區就是以農業發展設施為主,不會再出現工廠、寺廟、加油站等與農業無關的建物,讓失去的農地回歸正當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