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嘉義縣濱海詩圖社造 詩人駐點感受漁村風情

以漁塭泥混合蚵灰粉創製的茶餐具「東石陶」。(記者林宜樟攝)

以漁塭泥混合蚵灰粉創製的茶餐具「東石陶」。(記者林宜樟攝)

2021/09/17 17:30

〔記者林宜樟/嘉義報導〕由文化部和嘉義縣文化觀光局指導,嘉義縣鄉村永續發展協會和中正大學國際文化創藝整合發展中心舉辦的「嘉義縣濱海地區詩╱圖社造」計畫今天啟動,將透過詩人駐村、文藝營造、社區導覽等方式,展現海線生命活力,拓展東石觀光特色。

嘉義縣文觀局副局長李茂鍾、嘉義縣鄉村永續發展協會理事長邱滄浪、中正大學國際文化創藝整合發展中心主任江寶釵、作家李時雍及詩人張日郡等藝文、地方人士出席計畫啟動儀式,一同以蚵串剪綵,展現沿海特色。

李茂鍾說,東石具有民俗與宗教信仰特色,有文化底蘊,有美味海鮮小吃及自然生態景觀,適合以詩、圖對此處進行藝術場景社區營作,挹注更具生命力的社區性格。

馬華詩人辛金順在協會魚塭旁的據點預計居住2週,將以田野調查,用詩與圖記錄生活;辛金順說,自己曾在嘉義唸書,在嘉義居住10多年,過去主要在山區活動,這2天清晨早起騎機車在東石踏查,觀察養殖、剖蚵,感受漁村民眾與土地深厚的連結,是一種在現實中用盡全力生活的力量,新環境的刺激,對創作會有很大的幫助。

江寶釵說,將規劃「一日海墘仔人」導覽,以東石、朴子為主線,引領學生了解海口人的地理與生活,還有「行踏老街路」,讓更多人以行腳方式,深入了解東石、朴子的人文歷史地理,還會有「鐵枝路邊講古」,邀請地方耆老講故事。

江寶釵說,工作坊預計開放學生和民眾參與,講解東石鄉在地創作的詩、圖,推介豐富的在地海派料理,介紹展示以漁塭泥混合蚵灰粉創製的茶餐具「東石陶」,展現東石文化獨特的魅力。

馬華詩人辛金順駐點東石漁村,將以田野調查,用詩與圖記錄生活。(記者林宜樟攝)

馬華詩人辛金順駐點東石漁村,將以田野調查,用詩與圖記錄生活。(記者林宜樟攝)

辛金順與來賓分享在漁村駐點的感受。(記者林宜樟攝)

辛金順與來賓分享在漁村駐點的感受。(記者林宜樟攝)

「嘉義縣濱海地區詩╱圖社造」剪綵使用蚵殼,展現漁村特色。(記者林宜樟攝)

「嘉義縣濱海地區詩╱圖社造」剪綵使用蚵殼,展現漁村特色。(記者林宜樟攝)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生活今日熱門

2024巴黎奧運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