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不讓泰雅族「口簧琴」變骨董 竹縣展開師培傳習計畫

泰雅族工藝師瓦歷斯.哈勇授課過程。(圖由縣府提供)

泰雅族工藝師瓦歷斯.哈勇授課過程。(圖由縣府提供)

2021/08/23 14:48

〔記者黃美珠/竹縣報導〕為了不讓泰雅族的傳統表演藝術「口簧琴」真的變成「骨董」,新竹縣政府文化局最近首度培訓20名口簧琴種子師資,不僅訓練他們如何製作,也培訓怎麼演奏,希望經由這次的師培傳習,讓泰雅族口簧琴的樂音可以從校園內重新飄揚在我們的常民生活中。

縣府文化局局長李安妤說,口簧琴、縱笛這2種泰雅族的傳統樂器,2012年就被登錄為新竹縣無形文化資產傳統表演藝術,其中口簧琴泰雅族語稱為「lubuw」,傳統上常配合舞蹈,用來表示情感,或使用口簧代替實際語言來傳遞訊息。

這次培訓課程由新竹縣泰雅學堂教育協會負責承辦,共有20名縣內的國中小老師報名,絕大多數都是原鄉的學校老師,也有長期推廣口琴演奏的北平華德福實驗學校派員參加,培訓成果還特別安排受訓者輪流發表演出。

但因口簧琴製作上有一定難度,做好之後還必須真的可以實際演奏,所以相當不簡單。該局近期也將進入縣內的泰雅部落做田野調查,了解目前部落耆老中還會實際演奏的人數,以利後續的薪火相傳。

這次的泰雅族口簧琴種子師資培訓傳習計畫講師由泰雅族工藝師瓦歷斯.哈勇擔任,課程內容包含:口簧琴文化背景、竹子的挑選與處理方式、口簧琴製作的技法與禁忌、吹奏的技藝訓練與肢體表現方式等。

他們這次以3天時間在尖石國小開課,未來不排除持續安排進階研習,並繼續在寒暑假開課讓更多有興趣者可以研習。最終希望縣內各級學校教師對這個泰雅族傳統樂器有更多的了解和認識,最好還能具有製作和演奏能力,進而開拓孩子對台灣多元民族樂音、樂曲的欣賞能力。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生活今日熱門

2024巴黎奧運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