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關閉此視窗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中元普度必拜「空心菜」?文化部一張圖秒懂「靈界好朋友」

文化部也特別應景介紹關於「鬼」的民俗文化。(圖取自臉書_文化部)

文化部也特別應景介紹關於「鬼」的民俗文化。(圖取自臉書_文化部)

2021/08/19 19:56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農曆七月俗稱「鬼月」,本月22日就是中元節,民間傳說是地官大帝誕辰,也是祂赦罪眾魂之日,民間也會廣設供品祭拜「好兄弟」,在台南就有準備「空心菜」作為供品的習俗。文化部也特別應景介紹與鬼月相關的民俗文化。

文化部今日在臉書發文表示,「祀鬼」文化是台灣漢人民間信仰的重要組成,在不同層面,體現了人道關懷與慎終追遠的精神。根據民俗學者林美容的分類,人死為鬼,俗稱「魂」。有後嗣的成為公媽(kong-má)/阿公婆(aˊ gungˊ poˇ);集塚立祠的成為「陰神」;無祀者則是「孤魂野鬼」。

與供奉神明的「正廟」(亦稱「陽廟」)不同,台灣各地都有替無主孤魂立祠的「陰廟」,包含百姓公廟、大眾爺廟、有應公廟、萬善爺廟、姑娘廟等等,讓無嗣的祂們也能有香火祭祀。

文化部指出,過往以移民為主的漢人社會發展歷程中,曾經衝突械鬥、動盪紛亂,不乏孤身一人的「羅漢跤仔 」(Lô-hàn-kha-á)。後人普設義塚,將無人認領的屍骨埋葬建祠,不僅是對逝者的人道展現,也是甫經災荒的生者,慰藉心靈創傷、宣洩精神壓力的儀式。

這些孤魂信仰,後來也成為台灣在地化信仰的特色之一。有些地方的信眾將廟宇維持得很好,甚至改變當地對這些陰神的印象,也可能轉為正神。

中元普度各地習俗不同

文化部指出,中元節也會拜公媽,但普度的對象是無主孤魂,兩者的祭祀儘管在同日,過程卻是分開。基於對神秘事物的恐懼與禁忌,人們不直接稱這些無主孤魂為「鬼」,台灣民間多以「好兄弟」稱呼。

祭拜「好兄弟」時,各地亦有不同習俗,例如台南地區會準備「蕹菜」(空心菜/ìng-tshài),一說是蕹菜狀如「捆繩」,方便祂們打包供品,另一說是蕹菜屬性清涼,能解祂們口中焦渴之火。

台灣各地普度、祈福相關的農曆七月活動,也有不少因其文化意涵與民俗儀式的傳承,成為地方重要的文化資產與觀光活動,例如基隆放水燈、頭城和恆春的「搶孤」,及嘉義的火燈夜巡等等。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圖
相關新聞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