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關閉此視窗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南美館「信仰迴路展」 疫情下找到心靈力量

    藝術家羅禾淋作品〈數位佛陀〉,透過鏡頭螢幕中的觀眾將扭曲變形,佛陀反而轉成1尊完整的佛像,民眾不妨來看看。(圖由南美館提供)

    藝術家羅禾淋作品〈數位佛陀〉,透過鏡頭螢幕中的觀眾將扭曲變形,佛陀反而轉成1尊完整的佛像,民眾不妨來看看。(圖由南美館提供)

    2021/07/31 11:01

    〔記者洪瑞琴/台南報導〕台南市美術館繼去年的「向眾神致敬—宮廟藝術展」深獲好評後,今年度延續宗教與民間信仰脈絡,以疫情下的人心為題推出「信仰迴路展」,今(31)日開展,探看人們在經歷災困時如何藉由信仰找到寄託與堅強的力量。

    南美館表示,「宮廟藝術展」展現宮廟建築美感與祭儀藝術,而今年全新的「信仰迴路展」,同樣以宮廟儀式所產生的視覺藝術作為出發點,並研討人心的恐懼為何物,又如何依託於民間信仰的神明、家將或是儀式,以求消災解厄。

    佈展作品傳達人們在經歷災害、恐懼後,投身信仰,最終在身體與精神寄託中依歸、昇華、幻滅或重生,如同迴圈般的循環狀態。〈數位佛陀〉就是件有趣的情境互動作品,參觀者透過鏡頭螢幕將扭曲變形,佛陀反而成了1尊完整的佛像;觀看〈墓園〉作品時蹲低身子,由下往上看,會發現每個底下都埋葬了1隻昆蟲。

    「信仰迴路」展分3個展區,第1展區以作品圖像及影像,表達人類面對未知的不安,以及面對生死的恐懼;第2展區藉由藝術家創作,表現台灣民間信仰科儀文化,以及人類以儀式作為途徑,寄託鬼神回歸人世的秩序;第3展區則從日常中各式信仰,重思人與鬼神之間的存在關係,試圖於迴路中找到一種人類與信仰新模式。

    南美館表示,自疫情升溫以來,各類宗教集會活動暫停辦理,許多大型傳統儀式也相繼延期或取消,南美館作為台南藝術樞紐,藉由此次展覽扮演信仰的媒介與平台,呈現藝術家不同視角的觀察,透過創作探討人與信仰之間的迴路關係,以及那些暫時缺席,卻未曾消逝於台灣人日常的信仰儀式。

    藝術家吳思嶔作品〈墓園〉,觀看時不妨蹲低身子由下往上看,會發現每1件作品底下都埋葬了1隻昆蟲。(圖由南美館提供)

    藝術家吳思嶔作品〈墓園〉,觀看時不妨蹲低身子由下往上看,會發現每1件作品底下都埋葬了1隻昆蟲。(圖由南美館提供)

    南美館向嘉義在地的阮劇團借件展出由藝術家吳宜家製作的〈十殿〉。(圖由南美館提供)

    南美館向嘉義在地的阮劇團借件展出由藝術家吳宜家製作的〈十殿〉。(圖由南美館提供)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圖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