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箭瑛大橋」新橋通車 建設傳承一棒接一棒
新箭瑛大橋是雙塔脊背橋,雙塔設計分別象徵張箭、鄧玉瑛老師。(記者花孟璟攝)
〔記者花孟璟/花蓮報導〕跨越花蓮溪的鳳林鎮舊箭瑛大橋1978年完工,今天功成身退,耗資4.2億元的新箭瑛大橋本月完工,今天舉辦通車典禮,由花蓮縣長徐榛蔚、立委傅崐萁夫妻聯袂主持。徐榛蔚說,日前來會勘目睹新橋夜間點燈,今天再看到新橋通車,特別高興及感動。
通車典禮由縣長徐榛蔚、前縣長立委傅崐萁2人與鎮長蕭文龍及縣議員張懷文、吳建志、徐雪玉、蔡依靜、魏嘉彥及議長張峻助理張宸瑋等各界共同剪綵;隨後傅崐萁、徐榛蔚夫婦「前導」,率上百位觀禮鄉親浩浩蕩蕩從西側橋頭走路「過橋」,徒步960公尺抵達大橋東側的山興里。
徐榛蔚致詞強調「建設是一棒接著一棒」,舊箭瑛大橋超過40年的老舊水泥橋,興建後讓求學、上班、運送貨物的鄉親,都能平安通過花蓮溪,她在此除感謝立委傅崐萁當年的爭取,也感謝國發會花東基金補助2.7億、經濟部水利署補助1.1億元,餘為縣府自籌6000多萬元。
立委傅崐萁說,鳳林鎮這10年來從中興大橋到箭瑛大橋的新建,花蓮溪河東、河西鄉親獲得更緊密連結,促進地方觀光發展有更安全的道路,他強調「建設的傳承是一棒接一棒、一代傳一代」,希望花蓮的明天更好,希望攜手同心,讓花蓮是永遠的五星縣市、台灣的驕傲。
鳳林鎮長蕭文龍說,新橋的2座橋塔「1座是張箭老師、1座是鄧玉瑛老師」,「雙手合十」造型代表2位老師會繼續守護鳳林,強調「都要感謝前縣長傅崐萁立委、縣長徐榛蔚以及九河局的大力協助」。
張箭老師遺孀蔡清妹與兒子張立何、鄧玉瑛老師的胞弟鄧明光、王朝鳳夫婦、曾陪同蔣經國到鳳林會勘的省府退休公務員陳子渭等人都到場見證。張立何說,感謝政府的照顧,建設橋樑讓來往人車有安全的路,代表家屬表達感謝;鄧明光也說,雖然舊橋已功成身退,仍很有紀念性,希望可規劃為人行徒步道、自行車道。
1977年黛納颱風來襲,花蓮溪以竹子搭建的簡陋便橋遭暴漲溪水沖毀,花蓮鳳林鎮山興國小教師張箭、鄧玉瑛返校不幸溺斃,獲時任行政院長的先總統蔣經國支持興建水泥橋樑,以2位老師名字命名為「箭瑛大橋」,1978年6月完工,位於花46線鄉道,為串連台九線、海岸山脈西側193縣道的交通要道。
第2代箭瑛大橋位於舊橋北側,跨越花蓮溪的雙塔造型脊背橋;由於花蓮溪河川治理線拉寬,加上新橋結合經濟部第九河川局的花蓮溪鳳林堤段工程修建,新橋不僅橋台比舊橋高了2公尺,橋長960公尺是舊橋470公尺的兩倍長度,橋寬拉到9公尺,總經費耗資4.2億元;箭瑛大橋工程並獲得《2020國家卓越建設獎》最佳規劃設計類金質獎、第14屆優良工程金安獎肯定。
由於舊橋寬度不夠會車困難,加上橋樑老舊成為危橋,歷經多次耐震及結構補強後,前花蓮縣長傅崐萁任內擔任建設處長的鄧明星,是鄧玉瑛老師的哥哥,努力爭取新建箭瑛大橋。徐榛蔚任縣長任內的2018年底完成招標,2019年3月動工興建,本月完工通車。縣府建設處表示,在未影響安全下,現行東側橋頭保留舊橋兩跨,以紀念兩位教師之英勇作為。
箭瑛大橋舊橋1978年完工,新橋在舊橋北邊,足足高了2公尺,在新橋完工後舊橋東側會保留2跨的橋台,紀念箭瑛大橋的歷史。(記者花孟璟攝)
箭瑛大橋通車典禮選在降為2級警戒後,現場也邀集醒獅擊鼓助陣。(記者花孟璟攝)
花蓮箭瑛大橋新橋今天通車剪綵。(記者花孟璟攝)
徐榛蔚、傅崐萁夫婦恩恩愛愛,一起手牽手準備過橋,徐榛蔚開心與參加通車的民眾打招呼。(記者花孟璟攝)
花蓮縣長徐榛蔚和立委傅崐萁夫婦走路過箭瑛大橋來到山興里,向雜貨店門口的老闆娘致意問候。(記者花孟璟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