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戴手套防疫?重症醫:亂摸可能造成病毒傳播、勤洗手最重要

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表示,研究指出「一個人戴上手套,因感到安全而觸摸電梯等按鈕,反而可能導致病毒更易傳播,且手套不會阻隔病毒又容易穿破」,強調「勤洗手才是不二法門」。戴手套示意圖。(美聯社)

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表示,研究指出「一個人戴上手套,因感到安全而觸摸電梯等按鈕,反而可能導致病毒更易傳播,且手套不會阻隔病毒又容易穿破」,強調「勤洗手才是不二法門」。戴手套示意圖。(美聯社)

2021/07/28 15:26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台灣本土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疫情逐漸趨緩,外出仍須做好防疫措施,有部分民眾會自主配戴手套、面罩防止接觸到武肺病毒。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對此表示,研究指出「如給人戴上手套,他將因感到安全而觸摸電梯等按鈕,反而可能導致病毒更易傳播,且手套不會阻隔病毒又容易穿破」,強調「勤洗手才是不二法門」。

黃軒今於臉書粉專「黃軒醫師 Dr. Ooi Hean」發文,內文提及有部分民眾外出會配戴(由乙烯基 ( vinyl )、乳膠 ( latex ) 或腈類 ( natryl ) 材料製成手套前往賣場等公共場合,不過在挑選與拿取貨品、推著推車到處逛賣場,其實正身處於到處散播病菌或汚染物,當事人卻認為戴上手套是乾淨且安全的,產生「錯誤的安全感」。

黃軒透露,研究發現這份「錯誤安全感」,來自於「如給人戴上手套,他就會以為自己安全乾淨了,但其實烯基、乳膠和丁腈手套,只能保護皮膚免受體液和某些有害化學物質的侵害」。

黃軒直指「有時候,戴上手套,反而更危險」;研究指出,一個人戴上手套,開始接觸電梯按鈕或購物車等不同表面,反而更容易傳播武肺病毒,戴上手套後,手部皮膚不會立即感受到是否「手濕或手髒」,反而逛街完病毒也沾黏到手上,如又到處摸推車、物品等,將可能導致病毒傳播;黃軒接著說明,這些手套表面如同皮膚一般,聚集了細菌,在手套的阻礙下,「人的雙手無法真實感受到接觸面的污染或潮濕,戴手套反而會使他的手指去大膽的摸,勇敢的接觸,他平常不太會模到的接觸面了,當然汚染了」。

黃軒說「手套是脆弱的放防疫品」,手套的設計理念不同於口罩有三層設計,口罩可以吸附病毒且不允許穿透過去,手套上則可能有你肉眼看不到的非常微小(微型)的針孔、數以千計的病原微生物,會在短時間內通過這些孔進入皮膚;近期研究顯示,當醫療人員安全且有訓練過,在脫除手套後仍有 4.5% 醫療人員的手是受病原體,例如:被病毒、細菌污染的。另外,當醫療人員在戴手套,接觸有抗藥性的超級細菌 ( MRSA ,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的病人之後,如果脫除手套還未去洗手時,仍會有13%的醫療人員手上檢測出MRSA污染,因此「病原體可能在手套外面,當然也可能滲入手套內部,而不自知的」。

黃軒解釋,手套可能因指甲、珠寶或其他磨損造成破洞損壞,「但配戴手套的人卻沒注意到」,其中乙烯基、乳膠和丁腈等材質的手套,可能會因濕氣、熱度、摩擦而損壞,你也不會發現;黃軒強調「所以在外日常生活,戴上手套是危險的,戴上手套,並不會使你更安全,也不能避免傳播病原病毒」。

黃軒進一步說明,面對以下5種情形,建議民眾配戴手套可以避免皮膚直接接觸,包括須接觸化學物質、尖鋭物品、污染物、打掃家裡清潔,以及照顧病人;黃軒提醒,「世界衛生組織呼籲,『戴手套,不能取代洗手』,因此「戴上手套前、後皆須洗手,這才是 『勤洗手』,重點不在於,你有沒有戴手套,勤洗手才是不二法門」。

相關新聞請見︰

「武漢肺炎專區」請點此,更多相關訊息,帶您第一手掌握。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