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橋頭科學園區 環評初審通過
橋頭科學園區涉及草鴞保育、農民權益等議題。(地球公民基金會提供)
〔記者楊綿傑/台北報導〕牽涉一級保育動物草鴞、中崎有機園區等爭議的「高雄橋頭科學園區開發計畫」,雖環團質疑政治力介入,並認為應擇期補件再審,但專案小組最後做出「建議通過環評」決議,但也要求開發單位必須補充空污抵換、廢棄物處理、植生計畫、水資源利用、草鴞保育、農民權益等多項資料,再送環評大會審查。
橋頭科學園區預定位於高雄新市鎮特定區之第二期發展區,面積約262.39公頃,廠商設廠用地163.94公頃,餘為公共服務設施,預計鎖定鎖定AIoT(人工智慧物聯網)領域,引進半導體、航太、智慧機械等產業,年產值可達1000至1800億元,引進就業人口7500至1萬1000人。
環保署今天舉行高學橋頭科學園區開發計畫環評專案小組第三次會議,包括台灣有機農業促進基金會籌備處、地球公民基金會、環境權保障基金會等都出席表示疑慮,認為距上次會議短短不到3週時間就排審,是因為有政治壓力。
會議中民團也呼籲,環評委員不應通過本次初審會議,應要求南科局完整回應民間有機農業新專區、保育類物種的訴求,處理環評相關爭議與闕漏之資訊後,擇期補件再審。且南科局也應持續與民間團體及利害關係人溝通,並將相關承諾寫入環說書,確保未來能有效落實及受監督。
科技部代表發言時指出,與南科都持續就相關排碳減污、再生能源使用等議題進行加強,部長也特別指示對於草鴞要妥善保護。內政部也表示,行政院已經邀集相關部會妥善進行包括大眾運輸、聯外道路等交通規劃;而高雄市政府則提到,對於農民安置都有妥善規劃,目也會瞭解農民意見,將採取先建後遷方式,保障農民權益。
在草鴞保育部分,委員建議包括應把草鴞棲地擴大,生態補償、規劃做到位,應該善盡社會責任,以此樹立環評典範,未來帶國外廠商參觀,不是參觀廠房而是看草鴞保育,南科紀錄片也可以草鴞代言,讓高科技產業發展跟生態保育獲得平衡,這是打國際盃重要亮點。
此外,委員也關心碳排放;空污抵換;地質安全監測;化學品使用量規劃承諾;有害廢棄物處理及相關產業鏈結;綠地、公園、生態廊道建立及區分;中崎有機農業園區農民安置移耕;再生水廠時程能夠再提前等相關內容。
開發單位回應,包括公共運輸連結捷運及園區、聯外交通如台19線、國道等都有規劃,農民的安置方面也都移耕方案、空污抵換、廢棄物排放及處理等亦有相關計畫。
全案歷經近3小時審查,專案小組最終裁定「建議通過環評」結論,不過應在今年9月30日前需補充資料,包括空污排放實質抵換作業管理方式及後續落實;評估提早達成用水回收率期程與提早使用再生水可能性;補充植生綠化計畫。
此外,說明草鴞保育計畫及目標,應納入相關意見及承諾不改變異地補償區域之地形地貌;提出化學品使用量規劃及承諾;事業廢棄物不外送處理;;土壤中重金屬砷及泥火山相關監測等多項,再提送環評大會做最後審議。
南科局長蘇振綱會後受訪指出,園區在營造友善環境上絕對會盡最大努力,達到產業與環境共榮,也會重視有關單位及民間人士的意見,特別針對草鴞設有20公頃異地補償、阻隔設施維護其活動環境,也會定期監測,這些都會與農委會、高雄市府等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