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同茲基金會官網上線 紀錄片《星星之火》談新聞志業
1974年創辦的「蕭同茲先生文化基金會」,官方網站今(12)日上線。(圖擷取自蕭同茲先生文化基金會官網)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1974年創辦的「蕭同茲先生文化基金會」官方網站今(12)日上線,並同步推出紀錄片《星星之火:新聞人的一生志業》,探討在數位時代下、新聞產業受到的衝擊,以及新聞人如何安身立命。
蕭同茲是中央社1932年改組後首任社長,帶領中央社一度擠身為世界五大通訊社之一,不僅為華文新聞史寫下輝煌一頁,更為後來的新聞人樹立了效法的典範。曾任中央社台北分社社長的資深報人葉明勳深受其啟發,於1974年11月創辦蕭同茲先生文化基金會。
為了保存蕭同茲及葉明勳的著作及見證時代的珍貴照片,該基金會特別設立典藏網站,希望能提供世代新聞人超越時空的啟發。為慶祝網站上線,基金會同步推出紀錄片《星星之火:新聞人的一生志業》,透過訪問不同時代、不同角色的新聞人,探討在數位世代如何尋求新典範。
目前基金會由葉明勳之子葉文立負責,他在基金會網站上發文說,基金會是以紀錄片以及網站的形式延續蕭同茲的傳承,他希望這個網站可以憑藉「星星之火」,「在這個轉型的時代點燃我們的反思」。
在紀錄片中,文化部長李永得表示,必須要保障言論的多元化,而認真專業的新聞人「代表社會的良知」,對公民社會與人類文明發展均有貢獻,因此必須確保他們能夠生存,而政府有責任建構「更公平、更合理的環境」。
媒體專欄作者黃哲斌指出,大媒體稱霸時代已然過去,「這個時代真正的暴龍是臉書、Google這些大科技公司」。新聞媒體應迅速演化成「下一個時代的新物種」,能靈巧敏捷、善用資源並協調合作,才能適應數位時代。
《自由時報》副總編輯黃嘉瑞表示,數位媒體時代真正的總編輯是社群平台,演算法不只拿走營收還有新聞的價值觀,他認為媒體應大量引進一流科技人才,用科技的思維去改造新聞產業,「用另一個方式去建築出能夠捍衛新聞價值的那道高牆」。
台灣《蘋果日報》前社長陳裕鑫提到,當前的媒體除了面臨經營危機之外,還有價值危機,「譬如它像內容農場,或它裡面充滿偏見」,不僅衝擊媒體型態,也成為民主防衛「最脆弱的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