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虌果臺東1號」正夯 農改場:可申請非專屬技轉
「木虌果臺東1號」具早熟豐產特性,果形端正,果實橙紅亮眼,適收標準一致。(薛銘童提供)
〔記者陳賢義/台東報導〕台東區農改場推升木虌果產業,除建立及輔導農民量產栽培技術,並投入新品種選育工作,歷經6年育種研究,去年育成新品種「木虌果臺東1號」,今年的5月6日取得品種權,成了這2年台東正夯的新興特色作物,有興趣的農民可申請非專屬技轉。
台東農改場表示,木虌果為東部地區原住民重要瓜類作物,阿美族語「sukuy」 (讀音為速貴或樹龜),卑南族語「hamunly」 (讀音為哈姆利)。早期以食用青果及葉片為主,近年經推廣,富含茄紅素及β-胡蘿蔔素的熟果利用價值漸廣為人知,如成功鎮農會與台東知名的七里坡餐廳,即響應推出許多產品與料理。
台東農改場作物改良課園藝研究室助理研究員薛銘童表示,木虌果成熟果實的假種皮富含β-胡蘿蔔素、茄紅素及不飽和脂肪酸等營養成分,為近年當紅的機能性作物之一。台灣為木虌果原產地之一,野生族群主要分布於低海拔淺山地區,原民部落零星種植,其青果及嫩葉是原住民族常食用的瓜類野菜。改良場已開放非專屬授權給國內依法設立之公司、農民團體、產銷班及自然人技轉。
「木虌果臺東1號」的夏季果實成熟僅需59日,每公頃年產量達43.8公噸,為早熟豐產新品種。在產業應用特性上,具果型端正、成熟果實橙紅吸睛及稠漿狀假種皮易取下製成假種皮漿等特性,適合應用於調製果汁、果醬、奶酪、凍飲、冰淇淋及冰棒等;也可料理成為營養豐富的雞湯、燉飯及火鍋等,應用層面十分廣泛。
「木虌果臺東1號」具稠漿狀假種皮,易取下製成假種皮漿,適合應用於開發果汁、果醬。(薛銘童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