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確診阿伯教會我的事.....放射師感嘆:要是當時能多陪陪他就好

林姓放射師分享,當初接觸態度高傲冷漠的確診者,後來就只對病患「做需要做的事」,後來從1位刺青阿伯身上學到的事,讓她改變了態度。醫護示意圖。(資料照)

林姓放射師分享,當初接觸態度高傲冷漠的確診者,後來就只對病患「做需要做的事」,後來從1位刺青阿伯身上學到的事,讓她改變了態度。醫護示意圖。(資料照)

2021/06/29 20:10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疫情期間,許多人不幸染疫逝世,讓許多醫護人員感慨生命的無常,林姓放射師在個人臉書分享,她第1次接觸染疫者就是位態度高傲、冷漠的阿伯,導致她後來只對病患「做需要做的事」,然而,她後來改變態度,無論再忙都記得要親切地對病患說聲「要加油喔,早日康復」,不再只是機械式的動作。

林姓放射師以「關於阿伯的這件事」為題在臉書分享,她說,遇到首位確診者是境外移入的個案,原本居住國外,因為家人確診,感覺自己出現疑似症狀就跑回台灣治療,結果被驗出確診。

她說,「第1次穿裝備進負壓病房,其實很緊張,一推開門,病人坐著翹腳在追劇,我請他躺回床上,但我的出現似乎打擾到他了」,她幫阿伯照完相之後,她甚至還沒離開病室,阿伯就又點開連續劇,從頭到尾沒正眼看她一眼。當她在前室消毒機器時,突然有股不平衡感,「我們衣服底下的汗水,到底是為了什麼」。

她接著說,事隔1年,疫情大爆發,確診的病人散布在醫院各病房的負壓隔離室裡,病房供不應求,確診病人每隔幾天就要追蹤胸部X光,所以都是熟面孔,對他們來說,只露出1雙眼睛的醫護,大概就是又1個來做檢查的醫事人員。

放射師坦言,她抱著速戰速決的心,只做「需要做的事」,除了病人實在太多,一方面也是因為當初留下患者的冷漠印象。

她表示,進病房前,會習慣問一下護理師病人狀況如何、人穩定嗎?有次她還沒開口,就有護理師說這「阿伯很激動喔」,一踏進病房,阿伯衝著她用台語說著「讓我出去喔」。她當作沒聽到,請阿伯在床上躺著,對方竟揚言不讓他出去就要跳窗,還一邊作勢要坐起來,她非常嚴厲地說了1聲「躺好」!阿伯才安靜下來。

她那時心中只想趕快離開病房,但當她正要退出病房時,阿伯突然閒話家常起來。她應付幾句後,就請阿伯躺著好好休息就離開了。

當阿伯入院超過1週,她一進病房,看見阿伯只穿了紙尿褲,沒再穿著上次那件「蝦趴」的襯衫了,背對著門口側躺,身體蜷曲著,就連聽到她進房間的聲音也沒有回頭,床邊立著1個點滴架,從他眼睛看著的方向望去,點滴架上貼著1張米白色紙,上頭寫著「我們都在這裡陪著你,你要趕快好起來,加油」。

阿伯就這樣定定地看著那張紙,一動也不動。放射師描述檢查過程中,阿伯緩慢地配合著指令,眼神渙散地望著天花板,當她離開前,輕輕地說「阿伯你要加油喔,早日康復」。阿伯沒有回應,翻過身繼續看著那張米白色的字條。

又過了幾天,她到同間病房,發現裡面的病患不一樣了,阿伯已住進加護病房。

從那天起,她每次去加護病房就會晃到阿伯的病室前看1眼病人姓名,只要看到阿伯的名字就會默默覺得安心。

幾天之後,病室換人了。

她故作輕鬆詢問護理師,那床阿伯去哪了。護理師說「最近不是有『大船』來收嗎,阿伯應該去了他想去的地方吧」,聽完她突然腦海裡閃過阿伯左肩上還沒打霧的刺青,那件扣子鑲了1圈金色的咖啡色襯衫,同時一股惆悵的感覺湧上來,在面罩下嘆了口氣,「要是那時候能多點耐心陪他講幾句話就好了,阿伯最後的這段日子該有多寂寞啊」。

自從刺青阿伯的離開,她再也不只是機械式的動作,每當離開病房前,都會對著病人說:「要加油喔,早日康復!」

這位放射師說,確診病患在隔離病房內,除了醫護人員不能有任何訪客,讓她想起那位阿伯,「那是多絕望的感受啊」。

因為要盡量縮短在病室內跟病人接觸的時間,在已經極度簡化的工作流程裡,她希望能有多一點問候,能讓他們感受到一點人的溫度,「但願每1個離開,都是去了更好的地方」。

文章出處由林姓放射師授權提供

相關新聞請見︰

「武漢肺炎專區」請點此,更多相關訊息,帶您第一手掌握。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生活今日熱門

2024巴黎奧運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