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件壞事同時衝擊 《彭博》:台灣陷入困境
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席捲全球,台灣本土疫情蔓延,《彭博》報導,除了疫情危機,台灣現在又面臨缺水、缺電困境。(路透)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席捲全球,台灣本土疫情蔓延,《彭博》報導,除了疫情危機,台灣現在又面臨缺水、缺電困境,為了世界晶片短缺而正在努力的台灣半導體產業因此面臨壓力,這也凸顯氣候變化異常對台灣帶來的挑戰。
《彭博》報導 ,在疫情大流行中,很少有地方會出現如此戲劇性變化,台灣今年初股市、經濟前景大好,台灣也幾乎沒有本土確診案例,搖滾天團五月天還開始巡迴演出;然而,現在隨著疫情蔓延,政府祭出各種防疫措施,雪上加霜的是,缺水問題是當前更為棘手的問題。
報導指出,台灣氣候十多年來不斷變化,1957年到2006年,台灣夏季幾乎多了一個月,冬季則是少了一個月,過去一世紀,台灣平均溫度上升1.3度,約為全球的2倍,可能還會持續上升。
過去台灣靠每年的5、6月梅雨季滋潤水庫,但今年的梅雨令人失望,預計在6月上半月才會有大量降雨。在最近12個月,水庫集水區雨量不到過往平均的一半。
報導引述法國外貿銀行(Natixis)經濟學家蓋瑞(Gary Ng )說法指出,能源和水是台灣中期來說的關鍵因素,除了糧食安全以外,對半導體產業及相關投資也極為重要。
凱基證券經濟學家 Carl Liu 也指出,台灣缺水問題已存在一段時間,不僅只於過去幾天,如果供電量無法滿足產業需求,將嚴重損害台灣投資和出口。
報導根據台電資料指出,台積電超過四分之三電力是由化石燃料負責,水力發電占比不超過2%,但卻相當關鍵,因為可以讓發電機在幾秒內打開、運作。工廠全力拚產能之際,台灣只能全島分區限電應付水電問題;如果31日之前水庫集水區的降雨量少於100公釐,限制將更嚴格。
報導指,台灣承諾2050年碳排放量將比2005年時少50%,但台灣目前陷入困境,解決這一問題的成本越來越高,除了降雨外,耗水、用電量都在增加;溫度、極端氣候狀況也在加劇。
銳思碳管理台北公司高級顧問梅納德(Nate Maynard)說,氣候影響是長期的,只有透過獎勵措施、提高使用價格並提倡節約,台灣才能應對乾旱,同時獲得更多水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