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教育部辭典「視頻」釋義為影音檔案 立委憂中國用語取代台灣

立委賴品妤擔憂,台灣慣用語被中國用語取代,更舉例教育部辭典網站中,把「視頻」釋義列入「泛指影音檔案」,要求加註來源為「中國」等,讓使用者清楚。(記者吳柏軒攝)

立委賴品妤擔憂,台灣慣用語被中國用語取代,更舉例教育部辭典網站中,把「視頻」釋義列入「泛指影音檔案」,要求加註來源為「中國」等,讓使用者清楚。(記者吳柏軒攝)

2021/05/12 12:05

〔記者吳柏軒/台北報導〕擔憂中國用語取代台灣用語,導致文化侵略,立法委員賴品妤今(12日)在立法院質詢教育部,更舉教育部辭典中已把「視頻」釋義加上「泛指影音檔案」,認為應在後方說明加註來源為「中國」,並要求教育部製作台灣、中國用語對照參考表,讓公家機關以身作則,避免使用中國用語。

立委賴品妤認為,部分中國用語入侵,如視頻、質量、信息、反饋、概率、走心、優化、水平等,並非台灣慣用的影片、品質、訊息、回饋、機率、在意、升級、水準,更發現在公家機關相關公文用語上也不慎誤用,要求教育部應制定「台灣、中國用語對照參考表」,讓各公家機關參考。

賴品妤還說,甚至在教育部辭典中,過去在「視頻」的釋義中,只有「電視波所包括的頻率範圍,在二十赫至四百萬赫之間。」後來竟加上「泛指影音檔案」,認為此解釋應來自中國,負責辭典整理的國家教育研究院雖有解釋,也明白語彙會流通,但該釋義後方應加註來源是「中國」,讓使用者了解。

教育部次長蔡清華表示,會研議制定台灣、中國用語的對照表,至於辭典解釋,因應語言發展,會將流通的詞語納入,但相關詞彙的來源究竟是哪裡?須由學者專家來研議,因部分用語說不定也可能從日本等傳來,學界有定論後,再納進辭典說明,讓使用者更清楚。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