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8名傳統和彩繪匠師參與 北埔慈天宮修復竣工
北埔慈天宮修復工程包括大木、泥水、脊瓦、剪黏泥塑、木作彩繪等工項,共聘用8名文化部列冊的傳統匠師和彩繪師傅參與。(記者廖雪茹攝)
〔記者廖雪茹/新竹報導〕新竹縣定古蹟北埔慈天宮近年屋面多處漏水,歷經1年修復工程今天竣工,以客家八音慶賀及謝神;文化局表示,這次邀請到文化資產保存技術保存者傅明光司阜負責全區瓦作修復,各工項共聘用8名文化部列冊的傳統匠師和彩繪師傅參與修復,並由兩位傳統司阜分別處理三川殿及左右迴廊剪黏泥塑,相互競爭表現,陣容堅強為一般局部修復工程少見。
客委會副主委鍾孔炤、新竹縣長楊文科、慈天宮主委姜心源、北埔鄉長莊明增、民意代表和村長等地方人士,出席今日的竣工儀式。楊文科表示,清代為了開墾新竹東南方山區,由閩客族群合組「金廣福墾號」,由姜秀鑾帶領,從竹東往北埔、峨眉、寶山等地開發。開墾初期,漢人與原住民間因土地爭戰常有傷亡,姜秀鑾自中國迎觀音菩薩神像來此奉祀,墾民與隘丁都會前往祝禱祈求平安順利,慈天宮因此成為地方重要的信仰中心。
慈天宮自921震災修復後,近20年來因日曬雨淋加上幾次中型地震,屋面損壞造成多處漏水,不利古蹟保存也影響香客參拜祭祀,經縣府爭取,由客委會補助756萬、縣府配合54萬、廟方自籌90萬,總經費900萬元進行修復。慈天宮竣工後,北埔老聚落內的古蹟歷史建築已都整修完畢,對地方推展深度旅遊文化觀光更有助益。
呈丰建築師事務所簡報,修復前慈天宮三川殿簷口下陷,垂脊開裂,屋面瓦壟下滑錯位,廟方香客受漏水之苦,這次工程針對損壞區域進行局部拆解、樑桁木作及屋脊瓦作等修復,並對屋脊上的剪黏泥塑等藝術裝飾減量設計,將原有屋面重量減輕,以減少下方木桁架的承重負擔,讓古蹟延年益壽。
其中,擔任全區瓦作修復的傅明光司阜,強調施工過程的平整度,以不鋪設防水毯的傳統工法,考量整體排水與通風,讓屋面自然呼吸。
文化局說,修復工程選用以本土烏心石木進行修復,包括大木、泥水、脊瓦、剪黏泥塑、木作彩繪等工項,共聘用8名文化部列冊的傳統匠師和彩繪師傅參與修復,並由兩位傳統司阜分別處理三川殿及左右迴廊剪黏泥塑,相互競爭表現。
北埔慈天宮修復工程包括大木、泥水、脊瓦、剪黏泥塑、木作彩繪等工項,共聘用8名文化部列冊的傳統匠師和彩繪師傅參與。(記者廖雪茹攝)
北埔慈天宮修復工程包括大木、泥水、脊瓦、剪黏泥塑、木作彩繪等工項,共聘用8名文化部列冊的傳統匠師和彩繪師傅參與。(記者廖雪茹攝)
新竹縣定古蹟北埔慈天宮修復工程今天竣工,各工項共聘用8名文化部列冊的傳統匠師和彩繪師傅參與,陣容堅強。(記者廖雪茹攝)
新竹縣定古蹟北埔慈天宮修復工程今天竣工,各工項共聘用8名文化部列冊的傳統匠師和彩繪師傅參與,陣容堅強。(記者廖雪茹攝)
新竹縣定古蹟北埔慈天宮修復工程今天竣工,各工項共聘用8名文化部列冊的傳統匠師和彩繪師傅參與,陣容堅強。(記者廖雪茹攝)
新竹縣定古蹟北埔慈天宮近年屋面多處漏水,歷經1年修復工程今天竣工,以客家八音慶賀及謝神。(記者廖雪茹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