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家鄉古地名讀音嗎?台灣圖書館將出新地圖教你怎麼讀
國台圖本土教育資源中心建置一幅以全國368鄉鎮市區的地名地圖「走讀在地」。(記者翁聿煌攝)
〔記者翁聿煌/新北報導〕台灣的368鄉、鎮、市、區地名只用國語來念,可能沒什麼特別感受;如果改用其最早的本土族群讀音,不僅可以感受到台灣多元族群文化特色,還可以從中認識古地名的文化歷史,像是澎湖馬公市台語讀音Má-king(澎湖同安腔)指的是古名「媽祖天后宮」,屏東獅子鄉讀音融入日語的Sisigu(排灣語),呈現與日治時期的密切關係。
國立台灣圖書館本土教育資源中心內,建置一幅以全國368鄉鎮市區的地名地圖「走讀在地」,並且重新標註其古地名讀音,國台圖專案研究助理吳智偉說,研究台灣史以往會用字面意義來推測地名來源,近年改以地名發音來解讀地名形成的原因,因此研究人員將所有地名列出,結合文史資料,甚至探訪地方耆老,將其製作成國台圖的全國鄉鎮市區地名探查網路版參考資料。
吳智偉指出,研究台灣鄉鎮市區的古地名讀音,顯示台灣多元族群文化的豐富性,國內地名讀音,一般為國語及台語通行腔如萬華區,讀音Báng-kah(艋舺)、三重區,讀音Sann-tîng-poo(三重埔),還有苗栗,讀音meuˇ lid(四縣腔),Miau lidˋ(海陸腔)、三義鄉,讀音samˊ caˊ(三叉),以及原住民邵族居住的南投魚池鄉,讀音Qabizay(邵語)、三地門鄉,讀音Timur(排灣語)。
在研究人員採集整理下,有些地名更細膩地呈現台灣早期移民的不同分支,像是彰化永靖鄉,讀音Éng-tsēn(台語詔安腔)、望安鄉,讀音Bāng-uann(澎湖同安腔)、馬祖南竿鄉,讀音Nàng-găng(福州話)和莒光鄉,讀音Gṳ̄-guŏng(福州話;當地人稱「馬祖話」)。
屏東高樹鄉,讀音goˊ su(客語四縣腔),地名來自客語「高樹下」(goˊ su haˊ),通行說法是在現今「高樹村」北邊有一棵高聳的木棉樹,枝葉繁茂,狀似一大車蓋,是全鄉最高的樹木,因此在清治時期即有「高樹下庄」的稱呼。
吳智偉說,研究台灣的古地名,從中找到許多的趣味性,以及早期唐山移民的遷徏分布脈絡,「走讀在地」預計今年底完成,目前有一個測試版,日後用來刊登定地名解釋的部落格。
吳智偉指出,從368鄉鎮市區的古地名讀音中,可以找出許多趣味。(記者翁聿煌攝)
原住民邵族居住的南投魚池鄉,讀音Qabizay(邵語)。(記者翁聿煌攝)
用本土古地名讀音,不僅可以感受到台灣多元族群文化特色,還可以從中認識古地名的文化歷史。(記者翁聿煌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