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大溪煤礦120年記憶 邀遊客一同「入坑」

前大溪鎮長林熺達擔任「大溪煤礦產業記憶採掘特展」導覽員,介紹大溪煤礦保留下來的文物。(記者李容萍攝)

前大溪鎮長林熺達擔任「大溪煤礦產業記憶採掘特展」導覽員,介紹大溪煤礦保留下來的文物。(記者李容萍攝)

2021/04/13 23:11

〔記者李容萍/桃園報導〕「炭坑仔賺,炭坑仔吃,炭坑仔若沒做,就做乞丐。」桃園大溪除了知名的老街、豆干、木藝,多數人並不知道大溪曾經是煤礦產區,口語稱「土炭」的煤礦,在60年代是帶動台灣經濟起飛的重要自有能源。大嵙崁文教基金會13日起至8月31日舉辦「大溪煤礦產業記憶採掘特展」,藉由文字、文物及影像,呈現大溪煤礦120週年的產業記憶。

桃園市長鄭文燦出席開幕時表示,橫跨三峽到大溪三層的煤田,是「臺煤」分佈最廣、最具代表性的煤系,而大溪所產的煤礦,在50、60年代盛極一時,其中規模最大者包括臺陽公司系統、簡阿牛建成商行的建成炭坑、順和煤礦與正福煤礦。早期的礦場老闆樂於照顧地方、回饋鄉里,像是大溪國小、永福國小及美華國小等,都有礦業支持的足跡,藉由特展可了解礦工們為台灣經濟發展貢獻的血淚故事。

鄭文燦說,在大溪所有礦場收坑完畢的30年後,市府文化局今年將啟動「大溪順和煤礦」文化景觀調查研究,以及「桃園市煤礦產業文化資產普查計畫」,盼煤礦遺址能夠轉型為文化園區,見證桃園過去的礦業文化與歷史記憶。

順和煤礦礦長余德隆分享,早期住在街上的臨時礦工,來不及沖洗乾淨,匆忙走在尾寮崎古道,因古道地點鄰近大溪第一公墓,也在當地留下「一半是人,一半是鬼」的順口溜;他提到大溪煤礦從1901年(明治34年)邱明福先生取得大溪第一份礦權起算,至今已120週年,而順和煤礦為現今保存較完善的礦場,期盼能成為文化景觀,讓大溪多一處休閒場所,年輕一代也能對煤礦產業文化有所了解。

協助《大溪煤礦誌》編著者詹德筠的前大溪鎮長林熺達談及,「做炭礦係土地公命...」,此特展藉由老礦工的回憶,集結採煤工具、保安設備、文件等珍貴的文物及老照片,呈現舊時的辛苦與生活,歡迎遊客一同「入坑」,了解大溪煤礦開發歷史,也讓礦工們為台灣經濟發展貢獻的血淚故事,能夠藉由影像傳承至下一代。

協助策展的中原大學建築系副教授林曉薇也說,台灣從基隆到苗栗的礦脈曾經存在許多礦場,不但是帶動台灣經濟的重要資源,也是非常重要的文化資產,去年起文化部及東華大學等團隊逐步建置全台煤礦資源,市府文化局今年也啟動「大溪順和煤礦」文化景觀調查研究,是非常好的開始,希望未來可結合官方及民間力量完成桃園煤礦調查。

大溪煤礦產業記憶採掘特展將展至8月底。(記者李容萍攝)

大溪煤礦產業記憶採掘特展將展至8月底。(記者李容萍攝)

大溪煤礦產業記憶採掘特展將展至8月底。(記者李容萍攝)

大溪煤礦產業記憶採掘特展將展至8月底。(記者李容萍攝)

鄭文燦(中)出席「大溪煤礦產業記憶採掘特展」,體驗昔日礦工的辛勞。(記者李容萍攝)

鄭文燦(中)出席「大溪煤礦產業記憶採掘特展」,體驗昔日礦工的辛勞。(記者李容萍攝)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