夾縫中求生存!林園濕地公園紅海欖長出「雙胞胎」
夾縫中求生存,濕地公園紅海欖長出罕見「雙胞胎」。(圖:陳俊強提供)
〔記者洪臣宏/高雄報導〕紅海欖為樹型最具特色的紅樹林,2017年從高屏溪口移植胎生苗至林園海洋濕地公園復育,未料它們展現旺盛生命力,在茂密海茄苳林夾縫中求生存,近日長出雙胞胎胎生苗,增添公園新亮點,高市府養工處將疏枝整理,讓紅海欖自然開枝散葉。
林園海洋濕地公園2014年啟用時,原只有存在了超過150年的海茄苳單一紅樹林純林,後來從高屏溪口移植水筆仔和紅海欖胎生苗在滯洪池試種,期以為環境教育教學體驗的場址並增添綠樹景觀,紅海欖今年結實纍纍,胎生苗陸續成熟,還出現雙胞胎,令人驚艷。
林園愛鄉協會理事長陳俊強指出,台灣原有6種紅樹林,其中紅茄苳和細蕊紅樹高雄港擴港消失,高屏溪口林園人工濕地1994年試種海茄苳成功後,趁勝追擊將具有胎生苗的水筆仔和紅海欖以及最耐鹽和乾旱的欖李也一併復育成功,成為國內復育紅樹林成功的特例。莫拉克風災沖蝕大部分紅樹林灘地,剩下的紅樹林數量太少且陸化嚴重,但僅存的紅樹林仍能在艱困的環境中生存,得以有機會延續難得復育奇蹟。
紅海欖俗稱「五梨跤」,特化的支撐根會從主幹和支幹往下伸展,不僅強化自己的抓地力抵禦強風及波浪,變成多根化的優勢樹而提供許多小型生物及仔稚魚的庇護所。
林園愛鄉協會今年執行內政部濕地保育計畫,養工處和協會會勘。養工處表示,為了提供紅海欖更大的生存空間,將擇期進行海茄苳的疏枝作業,但不會大面積進行,只會進行枯枝修枝,讓民眾有機會一睹珍貴紅樹林二代木的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