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賜輪怎麼脫困? 外媒整理出「這些關鍵」助攻
長榮海運貨櫃輪「長賜輪」在歷經近1週的擱淺後,29日終於重新浮起脫困。(法新社)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長榮海運貨櫃輪「長賜輪」擱淺蘇伊士運河近1週,終於在台北時間29日晚間脫困,已往運河中的大苦湖移動,進行船舶適航性檢驗。而外媒也整理出搶救長賜輪的重要關鍵,分別有超級月亮、潮汐、挖泥船以及拖船等4大因素。
綜合外媒報導,封鎖蘇伊士運河近1週、151小時的「長賜輪」(Ever Given),29日終於重新浮起脫困,運河恢復通行,而在「長賜輪」移開後,許多在運河外等候的船隻也紛紛湧入運河。
報導指出,隸屬於蘇伊士運河管理局(Suez Canal Authority)的2艘挖泥船「齋月10號」(10th of Ramadan)及「Mashhour」,在救援行動中扮演重要角色,它們都配備能夠清除水下泥沙、沉積物的機器,相關設備主要是利用類似桶型裝置、液壓泵將泥沙吸上去。
另外,這次救援行動中一共派出14艘馬力強大的拖引船,藉由直接碰觸來推動、轉動船隻或利用纜繩拉動船隻,「長賜輪」也靠著這些拖引船「重獲自由」。再來,超級月亮的強大潮汐也是幫助「長賜輪」成功脫淺的關鍵之一,因為漲潮讓水位上升,也讓「長賜輪」更加容易移動。
《華爾街日報》報導指出,救援最佳時機是3月28日、29日,適逢滿月,且是今年首次超級月亮;超級月亮能讓潮汐更加強大,工程師們希望藉由潮汐幫助長賜輪向上浮起脫困。
28日起,水位上升到高出正常漲潮的1.5英尺(約0.45公尺),因此救援團隊加快腳步運用短暫的漲潮時間。直到29日清晨5點左右,救援團隊加速發動引擎,藉由漲潮控制長賜輪,挖沙工作終於有更多進展,最終在當地時間中午成功脫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