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昆輝基金會民調 95%民眾認為未來人才須有雙語能力
黃昆輝基金會21日舉行「國家未來人才培育民意調查」記者會,由董事長黃昆輝(左二)主持。(記者方賓照攝)
〔記者林曉雲/台北報導〕科技愈進步,人才競爭愈激烈,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今天發布「國家未來人才培育」民調,95%民眾認為未來人才須有「雙語能力」和「數位能力」,主張教育部應修法讓大學可更自由為產業培育人才,政府也應修法獎勵企業,為員工終身教育支付費用。
黃昆輝表示,當前國際經濟競爭日益激烈,「人才培育與人才延攬」是重要關鍵,尤其科技產業人才爭奪,更是非常慘烈,教育在產經發展的過程扮演重要角色,必須關注現代科技快速發展對人才培育的影響,例如AI人工智慧改變產業工作型態與用人需求,教育須因應改革,發揮人才培育功能,提升國家競爭力。
調查顯示,超過9成5民眾認為,因應科技進步、國際競爭及社會民主化,國家未來人才須具備「雙語能力」、「創新能力」、「數位能力」和「公民素養」4項能力;76%認為大學爭取世界排名有助於人才培育。
93.4%民眾認同教育部應建立多元便利的「終身學習管道」,讓民眾「隨時隨地」有再學習成長機會;另有84.3%民眾支持「教育部應跨部會修法,獎勵企業為在職員工的終身教育支付費用。」
85.5%民眾認為,教育部應修法讓大學更有彈性,可自由接受個別產業委託,辦人才培育課程;87.2%支持教育部獎勵科技大學以「產業需求」為主開設課程,打破學年、學分及師資聘用限制,培養產業實用技術人才;另74.7%認為政府應投入經費,獎勵每一縣市至少有一所大學,配合縣市產業特色,發展成推動地方產業之大學。
民調諮詢小組召集人郭生玉教授表示,資安是世界性問題,民調顯示90.3%民眾支持政府投入大筆經費培育資安人才;另有近9成民眾認為大學應培養學生「雙專長」,至少2項以上專長,為使民調更具代表性,這次特別納入「手機」調查,有效樣本為1071人。
另有80.6%受訪民眾認為,政府採取有效方法吸引在台就學的優秀國際人才畢業留台就業。
前教育部政次呂木琳表示,基金會提出「大破大立」的教改主張,且獲得民調支持,不管是半導體或風力發電等產業都面臨「基礎技術」缺工困境,大學培育人才是要為產業所用,課程設計應多納入產業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