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縣定古蹟盧宅前池塘 民代爭取正名「頭圍港遺址」
頭城盧宅前方池塘2010年以「盧纘祥故宅前池塘」之名列為縣定古蹟,不過地方民代認為,應考量歷史脈絡,正名為「頭圍港遺址」。(記者蔡昀容攝)
[記者蔡昀容/宜蘭報導]頭城盧宅前方池塘2010年以「盧纘祥故宅前池塘」之名列為縣定古蹟,不過地方民代認為,應考量歷史脈絡,正名為「頭圍港遺址」,接下來會重新申請正名。宜蘭縣文化局說,民間若提出新資料佐證,會將相關資料送交審議。
「很多人知道烏石港,卻不知道『頭圍港』」,頭城鎮民代表游錫財說,清代時期,烏石港一度是清帝國認證的台灣東岸唯一「正口」,位處現今頭城老街一帶的頭圍港,當時也因貿易熱鬧起來;1878年烏石港淤積,頭圍港轉變為宜蘭最重要的港口,造就老街興盛;後來河道改道,頭圍港也逐漸淤積、機能消退。
游錫財翻閱史料指出,現今盧宅前方池塘的位置就在頭圍港內港,頭城盧家於1910年代取得該處,後來因土石流遭埋,盧家將其整理成遊憩式池塘,登記在宜蘭首任民選縣長盧纘祥名下。該地經多年變遷,因故易主。
池塘原先以「頭圍港遺址」列冊保護,但地主提出異議下,縣府2009年以「主管機關或提案單位未進一步提出『池塘』為頭圍港遺址的佐證資料或歷史價值」為由解除保護,地主雇用怪手想填土蓋建物,引起地方反彈;當時盧宅已是縣定古蹟,縣府2010年以較無爭議的「盧纘祥故宅前池塘」之名,緊急公告池塘為指定古蹟。
2013年,宜蘭縣文化資產審議會邀請專家討論池塘正名問題,不過當時缺乏有力證據,頭圍港遺址正名並未通過。
游錫財說,後來找到更有力的證據資料,例如1896年日本殖民政府畫的頭圍防禦配備略圖,顯示現在的盧宅前池塘一帶有明顯「碼頭」形狀,池塘邊也有清朝留下來的官舍建築;另外,接官亭立於碼頭邊,為接待官員用,有文獻顯示,昭績碑是在盧家尋獲,而昭績碑就立在接官亭旁。
游錫財認為,頭圍港遺址這個事實,比盧家取得土地產權還早,而且從人文歷史來看,保留「頭圍港」的名字,意義非凡,接下來會結合民間力量,重新申請正名。
文化局表示,民間希望證明池塘為頭圍港遺址,只要提出新的相關資料,文化局一定會將資料送給文資審議會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