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鹿鳴堂修復再利用初審 文資委員打槍:未彰顯歷史建築意涵
台大鹿鳴堂外觀。(記者楊心慧攝)
〔記者楊心慧/台北報導〕「歷史建築」台灣大學鹿鳴堂(前名僑光堂)歷經差點遭拆風波,最終獲文資身分保留,台大完成修復再利用計畫,整體建物約保留60%,台北市文化局今下午邀集文資委員,召開修復再利用審查會議,文資團體在會前抗議,認為目前方案未彰顯僑光堂登錄意涵,會中文資委員也反對台大所提的再利用方案,認為修復再利用計畫違背僑光堂原建築特色,要求台大攜回檢討,並應擴大辦理說明會,接納不同聲音後再重新提送。
台大委託仲觀聯合建築師事務所規劃修復再利用計畫,並已規劃完成,台北市文化局今邀集文資委員,召開修復再利用審查會議,但文資團體在會前於北市府抗議,質疑會議黑箱不開放,在議員苗博雅的協調下,市府讓搶救台大鹿鳴堂發起人林怡君參加會議,並發表意見。
已故僑生活動中心前副主任董鵬程只要是僑光堂相關文資會議都會參加,2018年時,89歲的董鵬程親自到場,當時他看到僑光堂成為歷史建築相當感動,直呼「終於看到具有意義的僑光堂有文資身分」,如今董鵬程已過世,媳婦吳宜玟仍現場;吳宜玟表示,董鵬程在僑光堂工作30多年,89歲時得知僑光堂將被拆除,花了很多時間協助整理資料,讓僑光堂得以獲得文資身分,生前希望建物能夠百分之百保留,讓僑光堂能夠重現。
「台灣綠人」共同召集人郁良溎強調,僑光堂修復再利用計畫應納入民眾的意見,過去台大就有諸多對文資不友善的案例,僑光堂的相關說明會,也未邀請當初參加保存的相關團體與會,根本就是想要偷渡闖關,現在的設計案,完全違背當初僑光堂登陸的理由。
會後林怡君受訪表示,建築事務所把僑光堂的價值做了詳盡的調查研究,但可惜的是再利用的方案卻未彰顯文資價值,甚至是再減損文資價值,委員一致反對台大所提的再利用方案,包含立面未保存、大部分的結構都不見,同時還設計卓聯大樓和僑光堂中間做下沉式廣場,卻未考慮此處常會有淹水問題,未來恐造成維護管理困難,僑光堂是目前全台唯一和僑務歷史有關的歷史建築,帶給台灣重大的貢獻。
文資委員丘如華指出,僑光堂為早年推動僑務、僑教的重要場域,也是重要文化、政治活動的集會場所,見證該建築與國家政治、經濟的關係,建物是歷史的載體,拆除便看不到從前的樣子,再利用方案內應要彰顯歷史意義。
台北市文化局副局長田瑋表示,會議中文資委員認為,修復再利用計畫不能違背僑光堂原建築特色,像是正立面擬改採用玻璃帷幕牆不恰當,另外文資委員也針對下沉式廣場有意見,建築師、台大帶回重新檢討,應從歷史建築的角度設計,在特色中帶出原先的歷史意涵,並擴大辦理說明會,接納不同聲音後再重新提送。
台大總務處營繕組組長寧世強受訪表示,5位委員給了很多意見,將配合委員的意見進行修正,台大知道外界關心鹿鳴堂,因此也相當重視這個案子,在討論修復再利用前,曾諮詢其他文資委員,不過這次審查的5位委員中,有3位並未諮詢過意見,這次的會議聽起來和文資委員溝通的程度還不是很理想,仍會繼續溝通。
「台灣綠人」共同召集人郁良溎(左起)、「搶救台大鹿鳴堂」發起人林怡君、董鵬程的媳婦吳宜玟今至台北市政府抗議。(記者楊心慧攝)
台大鹿鳴堂以昔日「僑光堂」的名義列為歷史建物,圖為台大委託仲觀聯合建築師事務所設計未來僑光堂「修復再利用」的模擬圖。(仲觀聯合建築師事務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