揪假口罩高風險業者 食藥署建口罩風險分析系統
食藥署建口罩風險系統,透過資料勾稽與大數據比對,找出可能的高風險業者。(資料照)
〔記者楊媛婷/台北報導〕去年屢爆出有不肖廠商將非醫用口罩混充為醫用口罩販售,甚至以進口劣質充當MIT口罩的惡劣事蹟,為了圍堵類似事情再度發生,指揮中心去年9月宣布醫用平面口罩必須雙鋼印外,食藥署建置「口罩風險分析系統」,透過資料勾稽與大數據分析,偵測可能有口罩混充風險的業者。
食藥署所建置的「口罩風險分析系統」為運用藥證系統資訊與跨部會口罩相關輸入與製造紀錄,分析資料後自動找出高風險業者的清單提供給稽查單位實地稽查,以防範不符合規範的口罩流入市場,食藥署說明該系統的建置是因去年口罩徵用後,卻有廠商以非醫用口罩混充醫用口罩販售,因此才建立該系統,先找出可能的高風險業者,該系統機制為觀察進口口罩者身分,還有進口口罩的數量跟流向,舉例來說,如果進口大批非醫用口罩者為藥商或口罩製造商,那該批非醫用口罩就有可能會有流通到醫用口罩的風險。
食藥署表示,由於口罩為防疫戰略物資,因此相關查驗、稽核,會由不同單位來執行,例如目前進口的醫用口罩都有邊境抽驗機制,經濟部標準局視進口數量抽驗,海關則會看進口的口罩是否會蓋有仿冒本土製的MIT鋼印,該系統上線後,也針對可能的高風險廠商,立刻通知相關單位前去稽查。
我國自去年8月10日起就加強查驗口罩偽標台灣製的違規進口近況,截至去年底,共查獲偽標台灣製的進口口罩779件、175萬多片,銷毀近135萬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