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台灣錢淹腳目」 羅東2棟老建築挺過市地重劃幸運保留
羅東靖廬舊址的行政大樓(左)、中正堂(右),挺過市地重劃幸運保留下來。(記者江志雄攝)
〔記者江志雄/宜蘭報導〕宜蘭縣竹林地區市地重劃工程已完工,昔日收容中國偷渡犯,見證「台灣錢淹腳目」輝煌年代的羅東靖廬舊址,有2棟主建築幸運保留下來;縣府表示,靖廬建物將交還軍方管理。
竹林地區市地重劃基地位在羅東鎮倉前路及中正北路一帶菁華地段,去年10月初施工,剷除地上物,開闢道路、設置停車場、埋設管線,盼紓解當地車流,型塑嶄新的都市風貌。
這處市地重劃面積4.64公頃,羅東靖廬舊址也在其中,靖廬的行政大樓、中正堂,因不影響施工與土地分配,逃過被拆的命運,成了區內少數獲得保留大型建物;3層樓的行政大樓是以前辦公處所,4層樓高的中正堂為收容處所。
附近住戶呂先生說,1990年代是台灣經濟黃金期,不少中國人士搭船偷渡來台打工,羅東靖廬最多收容近千名偷渡犯,過去有高牆阻隔且戒備森嚴,帶著些許神秘感,拆掉圍牆後宛如掀開神秘面紗,外界得以一窺全貌。
羅東靖廬在1987年解嚴後成立,配合警總執行「靖風專案」,專責收容中國偷渡犯而得名,警政署1992年接管,命名「大陸地區人民宜蘭處理中心」,移民署2007年初掛牌成立,改制為移民署宜蘭收容所,2012年底搬遷到冬山鄉,舊址從此閒置,羅東靖廬成了歷史名詞。
移民署宜蘭收容所目前收容對象以東南亞失聯移工為主,早年絡繹不絕的中國偷渡犯,現在幾乎已經銷聲匿跡。
昔日的羅東靖廬有高牆阻隔,且戒備森嚴,帶著些許神秘感。(資料照,記者江志雄攝)
羅東靖廬以前最多有近千名收容人。(資料照,記者江志雄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