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朝聖新地標「戎館」 古早戲院「復活」賣香腸
南市中西區國華街與中正路的新地標,「戎館」重現時代新樣貌(擷自「台南式」臉書粉專)
〔記者洪瑞琴/台南報導〕台南又多1處朝聖新地標!位於國華街與中正路口的「戎館」,前身是座日治時期戲院,現變身在地知名老店「黑橋牌香腸」門市新開張,勾起許多老台南人時光回憶。
「台南式」粉專分享這段歲月故事,日治時期台南有許多戲院,在1915年有間名字叫做「戎座」,專門放映外國電影的戲院,原先位在民生路巷子內,後來因設施老舊,1934年搬遷至田町(即現在的中正國華街口)重建,並改名為「戎館」於1935年重新開幕。
戎館在當時可是與宮古座、世界館、大舞台,被並稱為台南的4大戲院之一。磚造混凝土式的建築共有兩層樓,大約可容納800名觀眾。除了電影放映之外,若把布幕收起後也可供戲劇表演,電影放映兼具戲劇表演,在當時可算是很現代化場地。戰後在1946年,戎館正式改名為「赤崁戲院」,最終於1961年結束營業。
台南在地老店「黑橋牌香腸」,創始於1957年,位於運河旁的1間小小的肉品加工廠開始運作。當時運河旁的船隻停泊處旁邊有座木橋,當地人為了避免木製橋身因日曬雨淋而腐朽,便在橋上淋上黑色柏油瀝青,久而久之就被戲稱為「烏橋仔」,這座橋其實就是現在府前路「新南橋」的前身。
其實肉品加工廠初先沒有名字,因口碑相傳,傳來傳去就變成了「烏橋邊的香腸」。1963年,黑橋牌創辦人於海安路(沙卡里巴)開設了第1間門市,黑橋牌名稱也正式出現。
1990年,黑橋牌的海安路門市搬遷到現在中正路「戎館」位置,三角窗店面曾出租其他商店使用,直到今年黑橋牌將這棟富有歷史意義的建物修復重生,雖然外觀與內部格局歷經時代變遷,早已和當年不太相同,但拆掉帆布和招牌,仍是棟十分有味道的老建築。
1954年的赤崁戲院。(擷自「台南式」臉書粉專)
1935年開幕的「戎館」(擷自「台南式」臉書粉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