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3倍! 台灣黑鳶族群數量再創新高
台灣黑鳶族群數量再創新高。(圖由屏科大鳥類生態研究室提供)
〔記者邱芷柔/屏東報導〕俗稱老鷹的「黑鳶」是2級保育類野生動物也是生態系的指標物種,台灣猛禽研究會今天公布最新調查結果,2020年黑鳶數量達840隻,與2013年的272隻相較成長3倍,創下新高紀錄。
根據台灣猛禽研究會調查,2013年至2016年台灣黑鳶數量從272隻增加為626隻,2018年下滑至583隻,2019年達到709隻,今年再比去年增加131隻,以840隻寫下有調查以來新高紀錄。
台灣黑鳶數量最早由「老鷹先生」沈振中老師在1992年開始調查,當時全台灣還不到200隻,台灣猛禽研究會從2013年起接手調查工作,每年秋冬季(非繁殖季)動員志工,在全台灣黑鳶的夜棲地進行兩次同步調查,秋季9月及冬季12月各一次。
台灣猛禽研究會常務理事、屏科大鳥類生態研究員林惠珊表示,近年有越來越多民眾、鷹友發現,看到黑鳶的機會提高了!讓研究團隊特別振奮,根據調查結果,新北市貢寮區今年調查到228隻,是單一樣區的新高紀錄,比去年調查多出百餘隻。
林惠珊分析,貢寮增加百餘隻黑鳶可能原因有兩個,其一是近年來友善農業的推動,例如貢寮和金山的友善耕作,黑鳶可能因此受惠,另一個可能性則是候鳥數量增加。
從老鼠藥中毒後康復野放並進行衛星追蹤的黑鳶「小茄子」,讓研究團隊發現台灣存在候鳥族群,但實際數量和比例仍然未知,林惠珊說,是否可能今年因特殊原因導致候鳥數量忽然暴增,目前仍無法回答,不過小茄子目前仍在中國廣東省沿海,與屏東緯度接近的地方滯留,尚未回到台灣。
林惠珊也表示,農藥加保扶及老鼠藥毒殺仍是黑鳶生存的最大威脅,儘管農委會防檢局已在2017年將高濃度的加保扶禁用,近2年仍持續發現黑鳶加保扶中毒的案例,以及農田毒死鳥的事件發生,很可能就是目前仍然合法的低濃度加保扶3%粒劑所造成,此外,雖然全國農地滅鼠周已在2015年停辦,然各地農藥行仍可輕易購買屬於環保署管理的環境用老鼠藥,今年南部的黑鳶總數跟去年相較無明顯成長,可能跟中毒的風險仍高有關。
俗稱老鷹的「黑鳶」是2級保育類野生動物,台灣猛禽研究會公布最新調查結果,今年黑鳶數量達840隻,與2013年相較成長了3倍。(圖由台灣猛禽研究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