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購糾紛多 消保官教你5招避掉麻煩
消費糾紛多,消保官建議慎選交易對象,網購要找知名公司或是負責任的平台及風評好的賣家,較有保障。(記者翁聿煌攝)
〔記者翁聿煌/新北報導〕商業資訊和網路發達帶給消費者購物便利,但詐騙及糾紛隨之增多,新北市消費者保護室主任王治宇彙整處理的糾紛案件,建議消費者,一定要「慎重挑選交易對象」,消保官室收到最多的網購申訴,就是消費者收到假貨或瑕疵品想要主張權利,卻發現根本不知道賣家資料、或賣家位於境外,非常難處理,所以網購要找知名公司或是負責任的平台及風評好的賣家,較有保障。
王治宇指出,線上遊戲申訴案也很多,許多業者不更新、不改版、連線不順或不抓外掛,通常有跡可循,消費者要打聽一下業者風評再決定要不要購買,不動產交易,業者的風評更是重要,勿因便利或優惠到今天為止就急著買。
「消費前要做功課」,消費市場存在資訊不對稱的情形愈來愈嚴重,尤其是不動產、保險或投資理財商品更充滿專業,消費者不能輕信代銷人員或理專,自己不懂,務必請懂的親友協助,或是主張契約審閱期,帶回家看幾天並做足功課,再決定是否簽約,否則急於簽約後悔可能會付出高額違約金。
「要懂得拒絕推銷」,美容消費糾紛也始終居高不下,消費者常被以協助做問卷為藉口帶進店裏,接著就是體驗課程,業者會用各種手段推銷,消費者為了禮貌而不會當機立斷走人,結果往往是買了數萬、甚至十餘萬元不需要的商品,而且業者現在會以錄影存證,有個案叫消費者自行將所有美容商品拆封或是唸大字報上的文句,說明自己經過深思熟慮,有經比較且覺得需要才簽約,事後有糾紛,業者拿出證據指不構成「訪問交易」,讓消費者啞巴吃黃蓮。
「要懂得精打細算」,平常對有興趣的商品要瞭解行情,遇折扣時可適量採購,但並不是買愈多就賺愈多,如果網購商品嚴重悖離行情且只有貨到付款,很可能就是詐騙。
「預付型消費券要儘快使用」台灣中小企業的平均壽命大約8年,如購買禮券或儲值請儘快使用,之前健身中心、醫美診所、蛋塔店、餐廳、DVD出租店及旅館惡性倒閉例子不少,消費者除了要認定禮券應有履約保證以外,更應該儘快使用完畢,以降低風險,「善用智慧手機錄影、錄音及拍照功能」如對交易過程有所疑慮,除要求業者把承諾事項清楚寫進契約中,更應該儘量蒐證,並且可即時上網查業者風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