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師帶動「自然說英語」 國小教學獲肯定
外國月亮比較圓?國小教學現場肯定外師帶動「自然說英語」。(圖:教育局提供)
〔記者蘇孟娟/台中報導〕外國月亮比較圓?針對外師前進教學現場,學校多肯定外師帶來「自然說英語」的效果,尤其學生看到外國人敢開口更是最好的效益;台中教育大學英語系教授廖美玲也強調,對國小階段的學童而言,學習語言應著重在強化學習興趣,從聽與說下手,讓學生熟悉語感,外師的進駐貴在能引進來自世界各地的文化與國際觀,口音純正與否反而相對不是那麼重要。
包括立人國小及惠來國小均有外師進駐教學,立人國小校長李秀美指出,學生確實因接觸到外師,開啟勇敢或自然開口說英語的開關,效益顯著。
惠來國小校長謝秀娟也指出,目前全校低年級全面跟外師學英語,外師採全英語授課,跟中師全英語授課最大不同之處在於,學生面對中師若遇聽不懂、說不出來,會自然轉用中文互動或回應,但面對「說國語不會通」的外師,只能設法聽懂開口,無形中累積孩子全英語的語感與聽力,況且學生很明顯因此不怕跟外國人開口說ABC。
但畢竟外師僧多粥少,能分配到外師的學校算少 數族群,與期等待外師來臨,不少學校先自力救濟,大里區目前僅一校有外師,大元國小校長游玉芬說, 該校利用引進國際志工及舉辦暑假國際生活營及跟國際姊妹校視訊等模式,讓學生有機會與外籍人士互動磨練聽與說,另配合硬體的雙語資訊建置,即使沒有外師教學,仍獲英國文化協會認證獲「國際學校獎」。
游玉芬直言,學生光是看到「外國臉孔」就啟動學習動力,很多孩子的反應都是想辦法跟外國人聊兩句,且最愛聽外師講各地的風情,她最肯定外師帶來的文化刺激。
台中教大英語系教授廖美玲指出,所有語言發展均自聽、說為起始,先熟悉語感後再慢慢進階到讀、寫,小學階段的英語學習應著重在以快樂、自然的方式讓學童接觸外語。
廖美玲說,英語已是國際通用語言,因此已發展出多元的口音,也廣受國際認同,因此發音道地與否,反不是引進外師教學的最重要意義,況且學校就算沒有外師,目前已有不少語言學習資源,本國師一樣可以引進教學,建立學生良好發音不難。
她認為,外師進駐校園能帶來不同於本國師資的文化刺激及國際視野的開拓才是重心,其次學生因在校園中接觸到外國人不怕開口的環境刺激,也是外師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