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園智慧科技園區 環評初審卡關
「大園智慧科技園區開發計畫案」今日進入環評專案小組第2次初審會議審查。(記者羅綺攝)
〔記者羅綺/台北報導〕「大園智慧科技園區開發計畫案」今日進入環評專案小組第2次初審會議審查,考量本案須做健康風險評估,以及溫室氣體排放量、空氣污染物排放增量抵換措施、工業區緊鄰住宅等問題,環委決議補正再審。
為配合中央推動台商回流政策,桃園市政府經濟發展局向經濟部爭取前瞻計畫經費2300萬元,規劃於大園區開發「大園智慧科技園區」,主要發展智慧紡織技術的創新與研發。
開發單位於簡報時表示,將引進化學材料製造業、金屬製品製造業、紡織業、電子零組件製造業、機械設備製造業等5種產業。依照釋放源可能運作及排放衍生的成分進行分析,發現有氣狀污染物22項,且粒狀污染物有6項屬於致癌性物質(IARC);開發單位強調,將控制各廠商危害性物質運作量低於健康風險評估的限值。
但環評委員推估,全園區總危害性化學物質年運作量已符合「營運階段可能運作危害性化學物質達一定規模」,須依辦理本案健康風險評估。此外,環委也指出,開發單位應補充說明,園區引進產業除紡織業外的其他產業類別的原物料使用情形,並評估環境影響。
與會的農委會代表指出,開發單位雖承諾對園區鄰近的農田土壤、農作物生長進行每年一次的監測,但對於農民耕作權益僅限於園區內的農民,園區外的農民亦可能受影響,開發單位應納入考量,並提出相關因應處理方式。
環保署空保處也指出,園區目前配置規劃工業區緊鄰住宅,建議開發單位應檢討設置緩衝區或調整住宅區配置。環委也建議,廠區配置若能有綠色廊道,有助於美化環境並保護生態。
環保署化學局則建議,在災害預防方面,不應僅限於火災,且由於園區內工廠眾多,過往經常發生園區管理者搞不清楚區內有哪些化學物質,因此有必要檢核災害防救計畫,並加強落實各廠自主管理。
會議歷時近2小時,最終經閉門會議討論後,環委決議補正再審,並要求開發單位須於環評資料中補充空氣污染物排放增量抵換措施、再生水製程所需用電量、說明進駐廠商再生能源設置不足的因應方式,並檢核用水回收率及再生水使用率計算的正確性。
開發單位須於今年12月31日前將環境影響說明書送專案小組再審,考量健康風險評估須花費較多時日,開發單位得以申請展延。
開發基地範圍及環境現況圖。(圖擷取自環評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