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星斑翻肚疑精盡而亡? 澎湖海生研究中心:不可能
澎湖環保志工陳盡川,日前巡航時發現的大紅條魚。(陳盡川提供)
〔記者劉禹慶/澎湖報導〕澎湖保育志工陳盡川,日前在虎井海域,發現一條大紅條魚(七星斑)海面上漂流,趨前撈起解剖後發現,魚腹部兩片精夾有剛排泄精盡,且呈現乾扁的現象,懷疑是「精盡魚亡」,但澎湖海洋生物研究中心認為是感染病毒細菌。
日前在馬公虎井海域巡航的陳盡川,發現水面上有個大紅點,竟然是一尾3-4公斤重的大紅條(俗稱七星斑)翻肚,原本以為大紅條是因延繩釣斷線或脫釣後,奄奄一息的漲肚浮起來,不過魚身上都找不到魚鈎及任何傷口,魚體本身也相當肥碩,完全沒有病態感。因此推斷可能是跟精盡魚亡有關。
澎湖海洋生物研究中心對於魚類精盡魚亡說法不認同,認為魚類的生殖模式跟人類完全不同,因此如果硬將人的生殖交配方式,強加套用的魚身上,似乎犯了邏輯的誤謬,根據陳盡川敘述的內容判斷,應該是這條魚感染病毒細菌,才會腫脹肚子,漂浮在水面之上,但要進一步解剖化驗,才能確定死亡原因,但絕不可能是精盡魚亡。
由於大紅條魚全身是討喜的紅色,在台灣的海產店餐廳相當搶手,更是婚宴喜慶辦桌必備美味佳餚,加上肉質鮮甜細緻。受到大多數人喜愛,因此價格相當高,大紅條中文名稱為「青星九刺魚旨」,又俗稱七星斑。喜歡棲息在水深2公尺至150公尺的珊瑚礁海域,生性兇猛機警,以小魚為主要食物,此種有性轉變特徵,先雌後雄,成長速度緩慢,為高經濟海洋生物。
陳盡川剖開大紅條,發現生殖器乾扁,懷疑是精盡魚亡。(陳盡川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