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殼做出高鈣豆腐 這4個小女生真有創意
蔡貽柔、陳穎萱、方淯萱、康羽忻(左起)磨出「蛋殼豆腐」獲全國專題創意賽第一 。(記者蘇孟娟攝)
〔記者蘇孟娟/台中報導〕這4名小女生有感於每次上完烘焙或餐飲課,總會留下不少蛋殼,突發奇想再利用之道,嘗試用蛋殼取代石膏製作豆腐,磨掉3000顆蛋殼試作,更每天追著同學「吃豆腐」,找出接受度最高的「黃金比例」,創意「蛋殼豆腐」不但含鈣量倍增,口感及風味均不輸傳統豆腐,另類創意蛋殼豆腐獲全國高中專題及創意製作賽第1名。
讀餐飲科的學生蔡貽柔、陳穎萱、方淯萱、康羽忻每次上完烘焙或餐飲製作課後,發現總製造大量蛋殻,一查之下發現農委會曾做過調查,指出,國內1年約能產生692公噸孵化廢棄蛋殼,若再加上食品製造業產生的蛋殼, 總量更多,讓4人備感驚訝,決定發想蛋殼再利用之道。
4人查文獻資料,查到蛋殼鈣含量高,又查到曾有黑心業者用工業石膏製作豆腐,想到豆腐是普級率極高的家常食材,再查到資料得知利用蛋殼磨粉加醋能變醋酸鈣,可取代製作豆腐的凝固劑,開始研發用蛋殼替代石膏製作「蛋殼豆腐」。
不過,從創意發想到實作過程學生吃足苦頭,包括蛋殼要清洗、殺菌後烘乾,再用調理機打成粉末,為不影響豆腐口感還要過篩後泡醋,再加入豆漿;要製作豆漿又要先泡黃豆、打汁、再擠豆汁與豆渣分離,因要比較利用蛋殼製作的豆腐與傳統用鹽滷、食用石膏、檸檬製作的差異性,一次要製作4塊不同凝固劑製作的豆腐,一切純手工的步驟,讓學生反覆磨豆、擠汁、製作到快崩潰。
加上從零摸索蛋殼與醋、豆漿的添加比例,比例拿捏不好,製作出的豆腐口感不是太硬就是太鬆散,甚至可能變豆花,學生一試再試4個月、磨掉3000顆蛋殼後終於找到「黃金比例」。
學生說,期間每次做好豆腐都要找人來試吃,幫忙吃出接受度最高的「黃金比例」,而且只能吃「白豆腐」才能試出最原始的味道,同學是最好的試驗伙伴,但試到後來同學看到她們4人出現不是躲得遠遠,就是逃之夭夭,讓4人天天追著同學「吃豆腐」;4人笑說,連她們自己每天一聞到豆味就想吐,很感謝同學甚至老師、家人幫忙試吃。
靠著眾人的幫忙找到黃金比例製作接受度最高的「蛋殼豆腐」後,分析鈣含量更是傳統製法豆腐的兩倍,且因利用廢棄蛋殼,成本是4種豆腐最低,但口感及風味均與傳統製法的豆腐無異,甚至外觀可達到更平滑的效果。
學生創意製作的蛋殼豆腐挑戰全國高中專業群科專題及創意製作競賽,在專題組171件作品中脫穎而出,摘下第1名;指導老師陳瀅方說,學生找到「黃金比例」製作蛋殼豆腐後,也希望能協助技術指導豆腐製造業者,鼓勵利用廢棄食材,降低成本又能兼顧食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