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蹟鐵路橋、歷史建築公路橋 南市活化再利用
二層行溪舊鐵路橋建於1929年,被列入市定古蹟。(記者吳俊鋒攝)
[記者吳俊鋒/台南報導]台南仁德區的舊二層行鐵路橋與公路橋,都完工於日治時期,各被列入古蹟,以及歷史建築,之前常遭質疑會影響河川通洪,經過專業分析後,認為水流安全無虞,市政府文資處展開修復評估,努力永續保存之外,還要活化再利用。
文資處展開舊二層行鐵路橋與公路橋的調查研究,以及修復再利用計畫的說明,邀請兩岸的住戶、民代、社團、管理單位等一起參與,共同關心未來的發展狀況,地方則希望能成為帶動觀光的新亮點。
2015年列入市定古蹟的「二層行溪舊鐵路橋」,位在仁德區中洲里內,為複線橋樑,屬第2代鐵路橋,興建於1929年,連接高雄與台南,長度約240公尺。
文資處長林喬彬表示,舊鐵路橋權屬台鐵局,為日治時期西部縱貫鐵路「雙軌化」工程下的產物,其珍貴在於是台灣現存稀有的複線鐵橋之一,緊鄰目前火車通行的第3代鐵路橋。
舊鐵路橋先前屢遭質疑會對二仁溪的通洪造成危害,引發存廢之議,台鐵還曾經報拆,地方爭取保留,全力請命,成功搶救古蹟。
至於2016年列為歷史建築的「二層行溪舊公路橋」,位在二行里內,目前由市政府工務局管理,最初興建於1919年,是日治早期少見的鋼筋混凝土構造橋梁,距今已超過1世紀。
舊公路橋的外觀有2種不同的樣式,地方相傳二次大戰時曾被炸斷,進行修復,靠近台南仁德端,是橋樑的原樣貌,對岸高雄湖內的橋段,則是改建後的樣貌。
但市政府文化局研究、調查後解開謎團,並非被炸斷,而是水患沖毀後重建所致,北側仁德端為鋼筋混凝土樣式,南側靠近湖內段則為鋼桁樑樣式,雙重形式並存,極為罕見。
正因為曾遭沖毀,舊公路橋也有阻礙二仁溪通洪的疑慮,一樣引發存廢爭議,地方請命下,成功留住造型極具特色的歷史建築。
文化局長葉澤山說,既然沒有影響水流安全,就會朝永續保存的方向規劃,包含橋樑修復,以及結構如何補強與加固等。
葉澤山表示,透過說明會,讓眾人了解兩座橋樑的歷史與構造等特色,還有水理狀況,以及未來的活化,並希望廣納民意,讓修復、再利用工程能更接地氣。
二層行溪舊鐵路橋被列入市定古蹟。(記者吳俊鋒攝)
二層行溪舊公路橋被列為歷史建築。(記者吳俊鋒攝)
二層行溪舊公路橋完工於日治時期,被列為歷史建築。(記者吳俊鋒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