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涉大林蒲遷村 「新材料循環產業園區」進二階環評
大林蒲空拍圖。(資料照,高雄市政府提供)
〔記者羅綺/台北報導〕行政院於去年10月拍板核定「新材料循環產業園區設置計畫」,其中,園區用地也包含影響2萬人遷村的大林蒲地區,且部分土地重疊南星計畫填海造陸區域,對環境影響重大,今日環評大會決議,依法進入二階環評審查。
1967年高雄港第2港口開闢,台電、中油、臨海工業區開始建設,紅毛港、大林蒲遭工業區包圍,長期處於污染環境中,影響居民健康。2007年紅毛港完成遷村,2016年大林蒲也拍板確定遷村,而遷村後的土地則將配合政府的5+2產業政策,發展循環經濟。
經濟部次長曾文生說,「新材料循環產業園區設置計畫」用地主要有2大塊,一塊是南星計畫填海造陸的147公頃,另一塊是大林蒲地區的154公頃。循環產業園區規劃引進低污染的石化高值化產業,將高雄從重工業產業,轉型為永續循環產業。
開發單位經濟部工業局說,園區將導入循環經濟,以產業永續發展、能資源再生利用為目標,預計可以吸引投資金額348億元、年產值可增加696億元,創造7650個就業機會。
不過,有環評委員指出,開發單位極度輕視生態,直接拷貝南星計畫做的生態調查,沒有重新針對此案重新進行調查,要求生態部分須在二階環評時補正。
由於本案涉及大林蒲遷村影響約2萬人,工業局說,根據民國106年2月普查結果,有9成民眾贊成遷村,高雄市政府將於今年6月將提安置計畫,預計明年6月完成遷村。有環委認為,雖有9成民眾同意遷村,但仍有10%反對,希望開發單位審慎處理,多加與民眾溝通協調。
環委也指出,開發單位須設想「怎麼說服高雄人,高雄又多了一個工業區」,園區主打綠色產業,但是「怎麼個綠法」須具體說明;也有環委認為,目前規劃產業園區綠化面積僅8.3%,若能達到10%、增加約5公頃的地,可以達成減碳、綠美化的功效,有助於減少高雄大空污、熱島效應等。
環保署長張子敬也建議,開發單位能有企圖心一點,例如可以運用水循環,減少購水,增加內部水再利用;區內焚化爐也可能將垃圾作為燃料,或是變成能源中心,將來不僅消化園區內的垃圾,甚至整個高雄市的廢棄物都拿來當燃料,解決高雄市的問題;長遠來看對空污、溫室氣體排放都有幫助。
曾文生也表示同意,「國家花了那麼多錢,也做了遷村,希望能對社會有影響」;最後環委決議讓本案進入二階環評審查。
環保署今天審查「新材料循環產業園區設置計畫」。(記者羅綺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