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鑑!車諾比核災34周年 環團:堅持非核家園
環團強調堅持「非核家園」,除呼籲政府落實發展再生能源、加強現有核電廠安全管制、制定處理核廢料相關法令,也提醒必須加強對民眾的環境教育,迎戰明年「重啟核四」公投案。圖為2019年台北的427廢核遊行。(資料照,記者劉信德攝)
〔記者楊綿傑/台北報導〕今天是車諾比核災滿34周年,環團接力發表省思,強調堅持「非核家園」,除呼籲政府落實發展再生能源、加強現有核電廠安全管制、制定處理核廢料相關法令外,也提醒社會明年將有「重啟核四」公投案,必須加強對民眾的環境教育。
車諾比核災發生於1986年4月26日,前蘇聯的車諾比核電廠在今烏克蘭靠近白俄羅斯交界,第四號反應爐進行既定維修安檢作業時發生爆炸,輻射大規模外洩,造成50多人死亡,後續死亡人數因各研究不同,從數千至數十萬的估計都有。
全國廢核行動平台也引用相關數據呈現影響嚴重性,電廠周邊的2600平方公里因為不適合人居住,被劃為「強制隔離區」,超過35萬人被強制撤離。專家認為,車諾比要完全復原至少需要2萬4000年的時間;過去的34年來,各種善後行動還在持續中。
台灣環境保護聯盟表示,台灣的核能一、二、三廠共6部機組運轉迄今約40年,能安全運轉、如期除役,已是最大的祈盼及與需電者妥協之策。各核電廠在運轉中的核輻射是否隨空浮微粒、廢水排入自然界?令人甚為擔心。
而且,日本福島核災迄今已9年了,在已爆裂反應爐內之高輻燃料棒碎片,仍無法清理;最近,日本產經省正在公聽社會各界意見,可能預定於明年把1.19百萬立方米的輻射廢水排入大海,顯見人類是完全無法應付核輻射災害。
台灣環境聯盟認為,由車諾比核災事件、福島第一核電廠的慘痛教訓、經驗,以及二戰時廣島、長崎的核彈傷亡,能認知到核武、核能電廠、核福射的危害既深、且長遠、巨大,但台灣社會仍有一幫人聲言、提倡發展核能,認為核能是更經濟的、核能是安全的、輻射是安全的,真讓人不解、困惑。
台灣環境保護聯盟也建議政府,積極推動非核家園教育,提升民眾對再生能源、輻射防護、永續發展之認知;積極推動再生能源發展,加速能源轉型工作;加強核電廠安全管制措施;加強食品、民生用品、建材、醫療行為之輻射安全管理;爭取簽署「禁止核武器條約」;進行各空間更慎密的環境輻射強度及特性之量(監)測;制定或修定核廢料處理相關法令,妥適處理和處置核廢料。
全國廢核行動平台也疾呼,如果人類能從歷史中獲得任何一點教訓,那就是認識到科技有其侷限,核電的風險以及核廢料處理,至今無解。對抗氣候變遷是我們這一代迫切的任務,但昂貴、緩慢與危險的核電絕對不是選項。現在就可以選擇更好、更便宜與更快的方式達成低碳減煤,致力於能源效率的提升與再生能源發展,打造永續與安全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