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用餐要注意 切塊煮爛細嚼慢嚥
[記者陳恩惠/桃園報導]人常說老人如小孩,吃飯噎著、喝水嗆著時有發生,老年人因老化關係,造成吞嚥障礙,如不注意,易引發疾病影響健康,衛福部桃園醫院新屋分院生理功能檢查室護理師卓蕙歆說,日前有名83歲阿公做胃鏡檢查,發現食道內有異物,取出來竟是未消化的豆皮、筍乾;另名78歲阿嬤也被食物卡住,當場從食道夾出一塊水梨,若家中高齡長輩有牙齒缺陷或吃東西很快者,真的要切塊煮爛,並細嚼慢嚥。
卓蕙歆表示,成年人每天吞嚥次數大約600次,每次都需要口腔、咽喉和食道三者之間適當協調才能完成,但隨著年齡增加,吞嚥及咀嚼功能也隨之變差,食道的蠕動收縮幅度減小,會影響食物運送功能;也有部份控制咀嚼、吞嚥和舌頭活動的能力,使得食物無法由嘴的前方移到後方,運送食物至咽喉變得十分困難,導致食物無法順利地由口腔進入胃部。
她說,正常人吞嚥時,喉口關閉,將咀嚼碎的食物由咽部吞入食道,老年人牙齒鬆脫或佩戴假牙咀嚼無力,無法將食物充分嚼碎,影響吞咽,導致口腔分泌唾液減少,咽喉部黏膜萎縮,感覺遲鈍、吞咽反射降低,而食道平滑肌萎縮,食物蠕動速度變慢,致使吞咽困難,食物可能堵在喉嚨口,容易嗆到或噎著。
她也提出進食歲歲(碎碎)平安五步驟,分別是:第一使用蒸蛋、碗稞、馬鈴薯泥等精緻的細碎石務,適合無法咀嚼但需良好刺激促使吞嚥食物的人;第二使用麥片、瘦肉粥等適當濃稠的食物,刺激唾液分泌和吞嚥反應,這樣可以促進咀嚼及舌頭移動的肌肉強度;第三要避免太稀的液體,若喝湯或開水,每喝一口就一直咳嗽,要注意是否嗆著;第四吃水果時,有些果肉纖維難咬爛,最好將果肉剝半;第五則是以坐或半坐臥的方式進食。
她同時呼籲,若家中高齡長輩有牙齒缺陷或吃東西很快者,會因為進食姿勢不正確或吃到不易吞食及太大塊的食物,容易被嗆到及吞嚥困難,請家人或照顧者務必多加留意。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