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蝗蟲逼近中國 防檢局:台灣已展開監控作業
非洲蝗蟲逼近中國,農委會防檢局:台灣已展開監控作業。(記者簡惠茹攝)
〔記者簡惠茹/台北報導〕中國武漢肺炎疫情持續升溫,非洲沙漠蝗蟲又逼近中國,中國官媒新華社日前報導指出,中國蝗蟲大面積爆發風險很低,「危害可防可控」。台灣則已開始加強境外貨物檢查和透過植物疫情監控系統加以注意。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指出,肯亞、衣索比亞和索馬尼亞的沙漠蝗蟲災害非常嚴重,對食物安全造成威脅,2月9日到13日左右,沙漠蝗蟲已經抵達烏干達,軍隊已經介入控制,昨天南蘇丹已經發現成蟲,也已經在印度、巴基斯塔和尼泊爾發現牠們的蹤跡。
根據中國官媒體新華社2月16日的報導,中國農業農村部植業管理司指出,考慮到中國邊境地區地形地貌、氣候特點和沙漠蝗蟲的遷飛特性,沙漠蝗蟲危害中國的機率很小;由於邊境地區崑崙山脈和喜馬拉雅山脈阻隔,蝗蟲很難越過高海拔寒冷地區,西藏南部和雲南西部邊境與尼泊爾和緬甸沙漠蝗蟲發生區毗鄰,不排除會有少量蝗蟲隨季風遷入中國的可能,但是造成危害的機率很小。
防檢局副局長鄒慧娟表示,依照過去紀錄,沙漠飛蝗隨貨物入侵的風險不高,目前從非洲和印度的貨物也沒有接獲通報過,但是料敵從寬,一方面會加強貨物檢查,另一方面透過植物疫情監控來注意,已經將沙漠飛蝗的資料給地方政府和改良場,請他們一發現就馬上通報,防檢局也會啟動相關計畫。
前防檢局長馮海東則分析,要討論沙漠蝗蟲對台灣是否可能造成影響,要從兩個層次來討論,分別是飛行能力、氣候條件,以及會不會產生危害,蝗蟲的移動主要是靠氣流帶動和風向,按照蝗蟲的飛行能力來說,的確有穿越大西洋的紀錄,但是飛到以後,還要考慮到氣候條件和當地生物物種,抵達後會不會成為優勢物種,例如蝗蟲就沒有對加勒比海地區造成危害。
馮海東指出,雖然蝗蟲的寄主植物很廣,幾乎什麼植物就吃,尤其成蟲更不太選擇,「見青就吃」,但是台灣的氣候對非洲的蝗蟲來說已經太冷了,他們幾乎都在赤道周邊、沙漠邊緣,不是很能適應溫度低的環境,往南往北的範圍有受到氣候因素侷限。
馮海東表示,亞洲也有自己的蝗蟲,以歷史來看,亞洲地區中國和台灣都曾經有蝗蟲危害,但是跟這次蝗蟲種類不同,蝗蟲已經幾千年沒有在亞洲出現大型危害,幾十年前台灣曾經也出現過菲律賓有蝗蟲飛到台灣,但是已經改善管理方式和殺蟲劑等藥物成功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