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前大撒幣? 環保署澄清:老舊車輛汰換已補助多年
日前有媒體報導,環保署在選前大撒幣,討好機車族;環保署回應:與事實不符。(記者羅綺攝)
〔記者羅綺/台北報導〕選舉進入白熱化,日前有媒體報導,環保署在選前大撒幣,討好機車族,環保署回應說,與事實不符,且違背環保專業。
環保署說,空氣污染來源眾多,根據國內學者研究,工業佔27.5%、車輛27.5%、其他來源佔45%。多年來環保署除了要求國公營事業及鍋爐改善外,也推動高污染車輛改善及補助汰舊換新,自102年起至今,已淘汰超過250萬輛二行程機車、4萬2000輛一至三期大型柴油車。
環保署指出,相較102年車輛移動污染源排放總量,汰舊換新每年可減少總懸浮微粒(TSP)2千132公噸、氮氧化物(NOx)3萬1823公噸以及揮發性有機物(VOCs)2萬7955公噸,削減各污染物排放量約7%至22%,對於空氣品質改善有正面效益,且此政策已實施多年,是基於改善空污專業判斷,與選舉無關。
環保署說,我國機車總數超過190萬輛,是全世界機車密度最高的國家。考量目前二行程機車僅剩60餘萬輛,污染貢獻比率約1%,而一至四期老舊四行程機車約520餘萬輛,數量龐大,且七期燃油機車的污染排放僅為四期車的20%,因此自109年起鼓勵汰舊的對象擴大,修正推動一至四期機車汰舊換新購買七期機車及電動機車的補助政策,以鼓勵車廠提前生產符合110年起才實施的七期標準,降低機車污染程度。
環保署原規劃將8萬輛一至二期大型柴油車全數淘汰,但檢討後發現,8萬輛大型柴油車中有4萬輛因台灣油品品質的改善已能符合標準,有2萬輛可以在維修後符合排放標準,需淘汰的僅剩2萬輛。
環保署說,在空氣品質改善目標不變下,對於大型柴油車的管制,調整原先單純淘汰手段,而是改以淘汰,調修並行的政策工具,同樣達成改善目標。
環保署強調,自104年實施空氣污染防制方案以來,紅害站次由997次降至108年11月底171站次可見延續努力的成果,未來還是會繼續長期改善主軸,以專業制定相關政策,一步一步朝向國家目標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