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錯誤睡眠迷思 過度賴床補眠恐打亂生理時鐘
曾承翔說明生理回饋儀,該儀器可檢測身體在不同狀態下的體溫、心跳、呼吸、皮膚導電度等數值。(記者李容萍攝)
〔記者李容萍/桃園報導〕天氣冷躲在被窩最舒服,尤其放假日或週休,更是貪睡不想起床。聯新國際醫院心理師曾承翔提醒,賴床或補眠時間過長,是常見的睡眠錯誤行為之一,可能會影響生理時鐘的穩定,變成晚上不易入睡,隔天上班上課爬不起床,出現「週一症候群」精神差、情緒低落,甚至惡性循環造成失眠。
曾承翔表示,根據調查,國人失眠症的盛行率約20%,不易入睡、睡不好、或是半夜清晨太早醒來之後睡不著,這些都是失眠的問題。有些人利用假日或白天睡覺來補眠,補眠睡太久可能會越補越嚴重。小睡片刻應以30分鐘為限;週末和假日晚睡、晚起床時間,也不要與平常差太多,才不會影響生理時鐘。
曾承翔說,人體生理時鐘會自動調控睡眠的時間及長度,如果早上賴床貪睡太久,起床時間變晚,或是白天補眠時間太長,造成整個生理時鐘往後延,打亂睡眠週期,都可能影響晚上不易入睡或睡不好。
曾承翔說,每個人需要的睡眠時間長度因人而異,可能跟遺傳、年齡、工作、生活型態等有關,平均大約5至9個小時,是在可接受的範圍。只要白天精神好,晚上睡眠沒有問題,就不一定要睡足8小時,過猶不及。補眠的另一個迷思就是「每天要睡滿8個小時」。
此外,生理時鐘會依照個人的生活型態,來調整就寢時間,晚上需要休息時,就會自動找到合適的上床時間。與其晚上強迫在固定時間上床睡覺,不如早上養成固定時間起床更重要。
曾承翔建議晚上想睡再睡,不刻意要求固定就寢時間,才不會在床上翻來覆去睡不著,反而造成失眠的情況。另外,睡前喝酒雖然可以加速入睡,「睡前小酌」也是錯誤迷思,酒精在體內代謝之後會讓人更清醒,也可能出現頭痛、噁心、更難再入睡。
如果失眠問題一週至少發生3次、狀況持續3個月以上,則可能患有失眠症,應尋求醫師進行診斷與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