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關閉此視窗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溪尾國小學生搭竹橋跨烏溪 體驗先人擺渡文化

    溪尾國小學生搭竹橋跨烏溪,體驗先人擺渡文化 (記者蘇金鳳翻攝)

    溪尾國小學生搭竹橋跨烏溪,體驗先人擺渡文化 (記者蘇金鳳翻攝)

    2019/11/06 12:29

    〔記者蘇金鳳/台中報導〕烏日溪尾里過去跟烏日隔著烏溪,當年的居民往返烏日,都是以竹筏作為主要交通工具,「擺渡文化」當地人重要人文歷史,為了讓小朋友了解自己的文化,溪尾國小安排一系列「烏溪學」,安排學生自行搭竹橋過烏溪,感受先人生活。

    烏日溪尾里與烏日相隔著烏溪,過去溪尾人需要擺渡到烏溪才能到北岸的渡口,這是溪尾里非常特殊的人文歷史,為讓學生認識溪尾與烏溪的關係,學校開發「烏溪學」課程,列了一系列的課程讓孩子來探索當地人與烏溪關連。

    溪尾國小校長沈翠蓮表示,溪尾里的居民與台中市的連接,在沒有中彰快速道路、中投公路及高速公路以前,需以人力擺渡過溪至對岸,在沒有溪尾大橋之前,溪尾里民要遶遠路才能到烏日,現今溪尾雖然還是偏僻,但是與烏日距離拉近了。

    然而,擺渡文化是當地一段有趣且不能忘的人文歷史,從竹子的了解、綑紮、運用至竹子的藝術是難得的文化課程,因此溪尾國小開發烏溪學,並以「擺渡過溪」為元素。

    學校在今年三月安排小朋友繫竹筏,成功擺渡烏溪,沈翠蓮表示,在此之前先教烏溪水域及安全問題,還請專家教學生如繫竹筏,三月成功擺渡一次,今年六月畢業典禮,原本想安排社區人一同分享成果,可惜當時已是汛期,當天烏溪因雨暴漲,改「陸上行舟」。

    烏溪有豐水期和枯水期,豐水期造筏擺渡,枯水期搭橋渡溪,不同季節人與溪的互動也不同。

    因此本學期課程,便是模仿前人將夏季的竹筏拆開後,重組成竹橋,從不同的渡溪活動體驗烏溪的地理水文。

    上週學校教學生拆竹筏,改搭竹橋,雖然只有三十多位學生,大家都拆、搭得很開心,學校特在5日下午進行搭竹橋過烏溪的戶外教學活動。

    學校先把竹橋載到烏溪,再在菜竹籃內裝滿石頭當成橋墩,再把竹橋塔,便成為一座竹橋,小朋友走上自己塔的竹橋,雀躍不已,也學了一堂都市小朋友都上不了的課,也更愛家鄉。

    溪尾國小學生搭竹橋跨烏溪,體驗先人擺渡文化,在烏溪水量小時就搭橋過溪 (記者蘇金鳳翻攝)

    溪尾國小學生搭竹橋跨烏溪,體驗先人擺渡文化,在烏溪水量小時就搭橋過溪 (記者蘇金鳳翻攝)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圖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