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首座綠能生態教育園區啟用
金門綠能生態教育園區啟用,金門縣長楊鎮浯(左四)、縣農會理事長蔡水游(右四)、台北市瑠公農田水利會長林濟民(左五)、前總統府資政陳炯松(左三)等人,共同主持揭幕儀式。(記者吳正庭攝)
〔記者吳正庭/金門報導〕金門第一座綠能生態教育園區今天啟用,不僅將儲水量增加至1萬立方公尺,若進行合理的灌溉分配,最大可供100公頃的高粱田使用;再生池增設動物爬坡,建立友善動物環境。
金門縣政府為感謝出資施工的台北市瑠公農田水利會對金門的貢獻,由縣長楊鎮浯代表頒贈「榮譽縣民證」給會長林濟民。
「金門綠能生態教育園區」是金門第一座結合綠能、滯滲、灌溉、儲水及生態功能的教育園區,將舊有的再生水滯滲過濾池重新整理,在近期的旱季發揮緊急供水作用。縣長楊鎮浯、林濟民均有共識,再生水利用在金門嚴重缺水地區有重要的意義,期盼未來水利會、縣府能繼續與農委會合作開發金門水資源。
楊鎮浯說,林濟民對金門的農田水利改革有極大貢獻,包括2008年至2019年對金門相關補助計畫28件,總投入金額達新台幣約1億765萬元,協助地區許多農友的節水灌溉設施、抽水馬達及農業灌排工程。
林濟民說,金門農業最大問題就是水資源不足,農業用水僅能依賴周邊農塘與溝渠抽水灌溉,形成「看天施灌」的農田。若要改善農業生產環境,應以增加農業灌溉用水為主,以「一滴水至少使用兩次」的核心理念為輔,透過放流水回收再利用與水環境營造,將水儲存至農塘供給農民灌溉使用,並搭配大型噴灌設施,建立再生水灌溉示範區。
金門縣農會理事長蔡水游說,灌溉示範區代表農田水利的基礎建設、灌溉水資源的有效利用及現代化灌溉經營管理等議題已受到各界重視。
縣府指出,有別於其他農塘與灌溉系統設置,教育園區在規劃設計階段,就導入友善環境及生態保育的概念,以原生植物做為景觀設計,搭配挺水及沈水植物栽植,發揮水質過濾與淨化的功能,農塘並設置動物使用爬坡,盼未來提供附近常出沒的歐亞水獺與金龜更友善的棲息環境。原設計的「水下橋」景觀,可望在在豐水期時,成為金門代表性的打卡亮點。
金門第一座結合綠能、滯滲、灌溉、儲水及生態功能的教育園區啟用,可提供1萬立方公尺的儲水量。(記者吳正庭攝)
金門第一座綠能生態教育園區啟用,若進行合理的灌溉分配,最大可供100公頃的高粱田使用。(記者吳正庭攝)
有感於台北市瑠公農田水利會會長林濟民對金門農業貢獻,金門縣長楊鎮浯(左)頒贈「榮譽縣民證」給林濟民(右)。(記者吳正庭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