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學者都來拍! 七夕拜拜「教科書等級」經典畫面大公開
鹿港保真壇是道長世家,每年堅持傳統拜七娘媽,連學者都來拍照紀錄。(記者劉曉欣攝)
〔記者劉曉欣/彰化報導〕就是堅持傳統!彰化鹿港「保真壇」是道長世家,每年七夕拜拜都吸引許多學者專程來拍照紀錄,因為堅持手作的七娘媽亭、油飯、麻油雞酒、胭脂水粉的傳統,被奉為是「教科書等級」的經典拜拜。
鹿港「保真壇」目前由施宣熹、施迺宣接棒,鹿港地區許多重要祭典都是由「保真壇」擔任道長,而施家對於傳統節慶拜拜也非常慎重,近年來已成為文史專家紀錄必到之處。
施迺宣說,早年施家拜「七娘媽」所用的「七娘媽亭」,都是自家綁細竹篾,再糊紙,不只是手工製作,還是出自施家子孫之手,近年來才改為直接購買手工版,不再自己動手做。
施迺宣指出,七夕拜「七娘媽」就遵照傳統準備油飯、麻油雞酒與「糖粿」,「糖粿」就是湯圓捏個凹痕,代表裝著織女的眼淚;其餘有龍眼等當季水果,還有三牲、芋頭與蓮藕。
為了讓「七娘媽」能夠「妝水水」,也會準備鏡子與化妝品,並獻上圓仔花與雞冠花。施迺宣說,遵循古法的同時,也有跟著時代稍作改變,以往供桌上的油飯、糖粿、雞酒碗數比較多,如今也跟著家戶人口來下修;還有以往拜「床母」會真的在床旁拜拜,如今也把「床母」請到供桌來拜,避免在臥室內點香,拜完後再把「床母」請回去。
今年也有不少文史界的專家學者專程到「保真壇」來拍照紀錄拜七娘媽,施迺宣也會請文史人士一起拜拜,施迺宣說,七娘媽是婦女、小孩的守護神,人人都可以拜!
最浪漫的「糖粿」,就是在湯圓捏個凹痕,要用來裝織女的眼淚。(記者劉曉欣攝)
「七娘媽」愛漂亮,呈上化妝品與鏡子。(記者劉曉欣攝)
油飯、麻油雞酒與糖粿,堅持傳統來拜七娘媽。(記者劉曉欣攝)
拜七娘媽要準備雞冠花與圓仔花。(記者劉曉欣攝)
拜七娘媽的芋頭,有一種說法是希望子孫找到好工作。(記者劉曉欣攝)
鹿港保真壇是道長世家,施迺宣堅持傳統拜七娘媽,一定要準備手工的七娘媽亭。(記者劉曉欣攝)
鹿港保真壇每年的七夕拜拜,堅持傳統,吸引許多人來拍照紀錄。(記者劉曉欣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