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赴日採樣核災區食品 8大類、300件檢體全部合格
我國至今仍禁止日本核災區5縣市食品進口,其餘食品須檢附產地證明。圖為民眾挑選日本食品新聞示意圖。(記者吳亮儀攝)
〔記者吳亮儀/台北報導〕我國禁止日本核災區食品進口至今已超過8年,衛福部去年首度派員到日本採樣食品,看有無輻射超標,研究人員檢驗3百件樣本、共8大類食品,結果「通通合格」。
這項調查由台灣大學團隊執行,去年11月到日本核災區5縣市採樣,樣本標準以台灣大量進口、日本境內有流通限制、輸台產品曾有微量輻射檢出等條件;最終採樣食品包括乾香菇、沙丁魚、米、牛奶、小麥粉和麵粉、茶葉、貝類、蔬菜、冰淇淋。
核災區食品到底有無輻射超標?自馬政府以來,各界抨擊為何不實際派員到日本採樣食品,由自己做檢驗才能讓民眾信服,而非聽信日本單方面無異常的檢驗結果。
去年國內為要不要開放核災區食品公投,結果多數民眾仍同意繼續禁止,日本政府也曾對此表示,台灣盼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但變成這樣的情況而無法加入。
去年立法院衛環委員會做出決議,要求衛福部派員實地採樣檢驗,雖然檢驗結果通通合格,但已來不及趕上去年底的核災區食品公投結果。食品藥物管理署長吳秀梅對此也回應「尊重公投結果,兩年內不會變動現行規定」。
調查團隊以「食品中放射性核種檢驗方法」檢測銫134和銫137含量,檢驗單位包括台電放射試驗室、陽明大學食品檢驗分析實驗室、屏東科技大學災害防救科技研究中心放射性分析備援實驗室等單位,檢測結果通通都合格。
2011年日本福島核災事件後,我國禁止包括福島、茨城、櫪木、群馬、千葉五縣生產的所有食品進口台灣,即使近年來歐美和各國逐步放寬限制,甚至僅禁止極少數高風險食品,但台灣仍維持5縣市食品全數禁止進口,日本政府還多次呼籲台灣該根據科學根據解禁。
調查報告經行政院各部會、學者專家多次審核後,至今遲未公開。據了解,這份報告結論指出,核災區食品公投前政府沒能依據科學證據提供足夠資訊,且國人的食品安全教育缺乏,這兩個因素顯示政府和民眾雙向溝通不順暢,需改善風險溝通的方式。
檢驗調查主持人、台大醫學院毒理學研究所教授、台大醫院內科部醫師姜至剛指出,從所有科學證據來看,包括我國和各國的邊境檢查、日本國內稽查,以及這次實際到日本採樣的結果都是一致的,沒有可見的輻射超標風險。
姜至剛說,就毒理學、食品安全的風險評估來看,現行的「區域管制」並沒有比「高風險產品管制」來得好,因為若真有輻射污染,並不會僅限5縣市,應去注意的是高風險產品,例如菇類、糙米等農產品曾有微量輻射但未超標的紀錄,該採行的應是這種管理方式,「台灣需要的是回歸專業、科學證據和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