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齡女子耳骨穿洞後腫起來 原是蟹足腫惹禍
劉康玲醫師指出,蟹足腫屬於疤痕組織,是因為傷口癒合時產生過量膠原蛋白及細胞外基質而產生。(記者蔡思培攝)
〔記者蔡思培/台北報導〕一名年紀20出頭的女子之前在耳骨進行穿洞,後來卻腫起一個包,就醫才知是蟹足腫造成。醫生指出,蟹足腫的發生與基因、傷口位置有密切相關,較常發生在下頷、三角肌區。
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皮膚科醫師劉康玲指出,蟹足腫屬於疤痕組織,是因為傷口癒合時產生過量膠原蛋白及細胞外基質而產生,會伴隨著癢感、刺痛、疼痛等症狀。蟹足腫範圍常會超出最初受傷範圍,蟹足腫好發於下頷、前胸、上背、三角肌區等部位,通常蟹足腫的形成緩慢,需要好幾個月的時間,且會持續生長,治療後也容易復發。
蟹足腫並無明確的好發年齡層,不過有研究發現年紀幼小的孩童與年紀較大的長者較不易發生。其發生與基因、傷口位置與張力密切相關,如果傷口很深,也更容易形成疤痕。
目前有多種治療方式可協助改善疤痕組織,例如注射類固醇、矽膠貼片、雷射治療等方式,但沒有根除療法。類固醇治療後,蟹足腫疤痕雖然會厚度變薄、顏色變淡,但範圍不太會縮小,也不會恢復為一般的皮膚,且需要持續施打,如果控制一段時間後未施打,就有復發機會,有些人有可能需要持續施打一輩子。
劉康玲呼籲民眾,若發現癢感、刺痛、疼痛等症狀,就要儘早就醫,避免蟹足腫處再度受傷,以造成惡化情形。如果是過去就發生蟹足腫的高風險民眾,在受傷或手術後也要積極預防,並小心照顧傷口,避免因傷口感染造成傷口延遲癒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