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礦泉水 北港金聲順百年茶擔重現江湖
北港金聲順開路鼓找回百年茶擔,整理修復後首度亮相,預計下個月北港義民廟慶典時重現江湖。(記者廖淑玲攝)
〔記者廖淑玲/雲林報導〕清同治5年創立的百年藝陣北港金聲順開路鼓,是北港朝天宮媽祖繞境或出巡開路先鋒,去年找回百年茶擔,整理修復後今天首度亮相,預計下個月北港義民廟230週年慶典時重現江湖,備受期待。
北港金聲順開路鼓是雲林縣無形文化資產傳統藝術保存團體,長年扮演北港重要古蹟廟宇的慶典扮仙演奏團體,館內保存有大師陳應彬設計的鼓亭、鑼桿、清代大銅鑼、清代鑼鈸樂器等文物,都已獲雲林縣政府文化處審查登錄為一般古物。
去年北港朝天宮文物組長紀仁智發現,有兩座素雅的茶擔不是朝天宮文物但長久存放廟裡,經過執事人員檢視發現雕刻有金聲順字樣,去年通知金聲順領回,根據茶檐的紋路及使用生漆的外觀,考據應是日治大正年間的文物,至今應有近百年歷史的茶擔得以物歸原主。
北港金聲順理事長張崑煌表示,金聲順開路鼓具有多重文化資產身份,是台灣重要的清代開路鼓陣頭,早年未購置館所,文物長期借放朝天宮及飛龍團,1980年後才陸續由朝天宮及會員募資共同購地,修建成現在的館樓,文物才逐一尋回或搬回保存。
北港文史工作者吳登興指出,早年沒有礦泉水,加上人文素養工作人員習慣喝熱茶,該2組金聲順茶擔就是早期在北港朝天宮繞境時,由人力挑在遊行陣頭後方以便補足繞境時人員的水分體力,或定點演出時放置在隊伍中間位置,供大家中場休息時飲茶。
吳登興強調,為避免大家沒有茶具拿著茶壺就口,過於不雅,拿茶具時又無法兼顧敲奏樂器,於是衍生出「茶擔」這樣的雅士文化,隨著現代化礦泉水飲料極為方便,已經極少見這樣的文化與文物,經過整理後今天首度亮相,並將在下月初重出江湖,請大家喝口好茶。
北港金聲順整理百年茶擔後首度亮相。(記者廖淑玲攝)
北港金聲順的百年茶擔首度亮相,即將重出江湖。(記者廖淑玲攝)
北港金聲順百年歷史「茶擔」見證早年的雅士文化。(記者廖淑玲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