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忠靈塔見證「穿梭陰陽」活歷史 市府將原貌保留
台南日治時期興建的「忠靈塔」,戰後正面改刻「積健為雄」。(記者洪瑞琴攝)
〔記者洪瑞琴/台南報導〕台南體育公園內有座忠靈塔,日治時期安奉軍人英靈,戰後國民政府將「忠靈塔」除掉,改刻「積健為雄」,作為「第3屆全省運動會紀念塔」,提倡強身報國,這個將近80年建物,見證一段「死的變活的」大時代歷史,市府將原貌保留,至於塔內骨灰未來是否遷葬,尚未有定論。
台南市文化資產保護協會理事長曾國棟說,台南忠靈塔的建造始於1939年台南州協議會議員的提倡,而後選址台南體育場及汐見丘的周圍作為忠靈塔以及國民道場等建物的「聖域」,並決定將鄭子寮陸軍墓地的諸英靈合祀於忠靈塔。
曾國棟說,忠靈塔建築是從廈門進口花崗岩為建材,1942年動工儀式,台南州知事宮木廣大、地方法院院長緒方清繼、台南市長羽鳥又男等地方官員均出席典禮,1944年4月中旬完工,主體結構為鋼筋混凝土,外以花崗岩砌成,塔體本身為簡單的幾何造型,並由台灣軍司令官安藤利吉(末代台灣總督)揮毫題「忠靈塔」3字。
戰後,台南巿政府為籌辦 1948年第3屆全省運動會,將忠靈塔正立面原題字「忠靈塔」磨除,鐫刻「積健為雄」(當時總統蔣介石贈第3屆省運會總錦標的題詞),藉以提倡運動,號召強身報國,頂端雕飾青天白日徽,雖被作為「第3屆全省運動會紀念塔」,但當時仍將建物稱作忠靈塔,塔內安奉戰死軍人骨灰罈,可能有日軍、台籍日本兵、戰後國軍,也因此,1960年代台南市各界曾在此舉行秋祭國殤,弔念陣亡官兵英靈忠魂。
忠靈塔見證這段歷史,可是市府將進行忠靈塔骨灰清查遷葬作業,而且已發包出去,引發文史界憂慮忠靈塔未來不保恐被拆除,已向文化局申報提列古蹟,並呼籲不要「驚擾先人」遷葬。
台南市水利局則說,竹溪流域周邊空間景觀改善計畫案,針對忠靈塔本身及周邊圍牆等採原貌保留,而忠靈塔旁大榕樹進行景觀整體改善,營造結合忠靈塔、極限運動場及鄰近綠地的榕樹廣場,未來遊客將透過無障礙步道,串接竹溪水岸及體育園區,除了縫合都市水岸及綠地空間,更將藉由忠靈塔創造重要地標亮點。
忠靈塔周邊也將配合長穗木、南天竹、射干及薜荔等複層式植栽,增加夜間照明設施,讓此戶外空間更舒適安全,也讓忠靈塔的歷史文化意涵,得以延續傳承。